• 一开头的成语 (1059个)

    601

    百无失

    成语拼音:
    bǎi wú shī yī
    成语解释:
    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成败在于决断,以此参之,万不失。”
    602

    不因事,不长

    成语拼音:
    bù yīn yī shì,bù zhǎng yī zhì
    成语解释:
    智:聪明才智。不经历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于那件事情的知识
    成语出处:
    宋·悟明《联灯会要·道本禅师》:“老赵州十八上便解破家散宅,徒为戏论,虽然如是,不因事,不长智。”
    603

    不值

    成语拼音:
    bù zhí yī shěn
    成语解释:
    哂:微笑。不值得笑。指毫无意义或表示轻视
    成语出处:
    鲁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哂。”
    604

    不直

    成语拼音:
    bù zhí yī wén
    成语解释:
    见“不直钱”。
    成语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士大夫若爱文,不直文。”
    605

    沧海

    成语拼音:
    cāng hǎi yī lín
    成语解释:
    大海中的片鱼鳞。比喻非常渺小。
    成语出处:
    《冷眼观》第七回:“因要替个死百姓伸冤,先得罪了位阔公子,把自己从前十载青灯,半生黄卷,都随着乌鞭黑帽,犹如沧海鳞,巫山片云,顷刻间风弛电掣,卷入无何有之乡。”
    606

    聪明

    成语拼音:
    cōng míng yī shì
    成语解释:
    表示个人辈子聪明。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我断不出此事,枉自聪明世。每日退堂,便将画图展玩,千思万想。”
    607

    聪明世,糊涂

    成语拼音:
    cōng míng yī shì,hú tū yī shí
    成语解释:
    辈子都很精明,但有时下子糊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
    成语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六十九岁的人了,反倒聪明世,糊涂时,教群猴儿王八蛋给吃了。”
    608

    警百

    成语拼音:
    chéng yī jǐng bǎi
    成语解释: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成语出处: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用特惩儆百,期于力振颓靡。”
    609

    戒百

    成语拼音:
    chéng yī jiè bǎi
    成语解释:
    见“惩警百”。
    成语出处:
    明·沈釆《千金记》第四十七出:“故依法律明惟问,惩戒百难容忍。”
    610

    打成

    成语拼音:
    dǎ chéng yī piàn
    成语解释:
    原指把各种感情或遭遇都看成是同回事。现多指人与人相互间关系密切;如同体。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顺道,打成片。”
    611

    天和尚撞天钟

    成语拼音: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
    成语解释: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天算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成语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天和尚撞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612

    下西

    成语拼音:
    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
    成语解释:
    指做事无计划。比喻行动漂忽无定
    成语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下,西下,撺这二百下子。”
    613

    佛高尺,魔高

    成语拼音:
    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成语解释: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成语出处:
    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尺,魔高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614

    付诸

    成语拼音:
    fù zhū yī jù
    成语解释:
    炬:火把。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炬”。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炬。”
    615

    古今

    成语拼音:
    gǔ jīn yī zhé
    成语解释:
    辙:车轮碾过的痕迹。指某事物从古到今没有改变
    成语出处:
    清·姚华《曲海勺·述旨第》:“立言者骛高,读书者好奇,与其詹詹,毋宁炎炎,古今辙,颠扑不破。”
    616

    桂林枝,昆山片玉

    成语拼音:
    guì lín yī zhī,kūn shān piàn yù
    成语解释:
    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枝花,昆山中的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成语出处: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犹桂林之枝,昆山之片玉。’”
    617

    高人

    成语拼音:
    gāo rén yī zhāo
    成语解释:
    着:下棋时走步。指比其他人高明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这两人会托外国人递条子,他的见解已经高人着。”
    618

    恒河

    成语拼音:
    héng hé yī shā
    成语解释:
    比喻极其渺小。
    成语出处:
    清·各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宋阴念身蜩寄世间,真如恒河沙,沧海粟。”
    619

    合两为

    成语拼音:
    hé liǎng wéi yī
    成语解释:
    亦作“合二为”。合两者为体。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杨震传》:“伏见诏书为阿母兴起津城门内第舍,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伎。”李贤注:“合两坊而为宅。”
    620

    事,长

    成语拼音:
    jīng yī shì,zhǎng yī zhì
    成语解释:
    亲身经历了某件事情,就能增长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成语出处:
    《新编五代史平话 汉史》:“人有常言:‘遭蹶者得便,经事者长智。’”
    * 一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