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的成语 (1582个)

    881

    自成

    成语拼音:
    zì chéng yī jiā
    成语解释:
    在某种学术、艺术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体系和风格。也作“自出家”。
    成语出处:
    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
    882

    自出

    成语拼音:
    zì chū yī jiā
    成语解释:
    指在某方面的学问或技术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
    成语出处:
    《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883

    只此家,别无分店

    成语拼音: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
    成语解释:
    原是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成语出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884

    众口

    成语拼音:
    zhòng kǒu yī cí
    成语解释: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致。
    成语出处:
    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辞,纷然不止。”
    885

    整齐划

    成语拼音:
    zhěng qí huà yī
    成语解释:
    整齐:有条理,不凌乱;划致,样。指有条有理,全都
    成语出处: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纪律方面,提高到整齐划令行禁止的程度,消灭自由和散漫的现象。”
    886

    知其,不知其二

    成语拼音: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成语解释:
    知道事物的方面,不知道还有另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莫知其它。”
    887

    终始若

    成语拼音:
    zhōng shǐ ruò yī
    成语解释:
    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
    《荀子 礼论》:“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若,是君子之道。” 又“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
    888

    自树

    成语拼音:
    zì shù yī zhì
    成语解释:
    比喻单独建立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率皆攻排诋呵,自树帜,殊可笑也。”
    889

    天和尚撞天钟

    成语拼音:
    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
    成语解释:
    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成语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天和尚撞了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890

    智者千虑,或有

    成语拼音: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
    成语解释:
    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成语出处:
    《旧唐书 宇文融传》:“臣闻智者千虑,或有失;愚夫千计,亦有得。”
    891

    只知其,未知其二

    成语拼音:
    zhǐ zhī qí yī,wèi zhī qí èr
    成语解释:
    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同“只知其,不知其二”。
    成语出处: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哈哈,你是只知其,未知其二。你说,咱们先买地,后盖房呢,还是先盖了房子后买地?”
    892

    爱国

    成语拼音:
    ài guó yī jiā
    成语解释:
    热爱祖国,像家人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893

    傲睨

    成语拼音:
    ào nì yī qiè
    成语解释:
    睨:斜视。斜着眼看切事物。形容傲慢藐视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他当红的时候,是傲睨切的,多少同寅,没有个在他眼里的。”
    894

    百不当

    成语拼音:
    bǎi bù dāng yī
    成语解释:
    当:抵挡。百个抵挡不住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下》:“平易相远,山谷幽涧,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
    895

    百不获

    成语拼音:
    bǎi bù huò yī
    成语解释:
    获:得到。百个之中也得不到个。形容人或物极其难得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50回:“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的。”
    896

    百不

    成语拼音:
    bǎi bù yī cún
    成语解释:
    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个。表示丧失殆尽。
    成语出处:
    北周 宇文逌《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存。”
    897

    百不

    成语拼音:
    bǎi bù yī dài
    成语解释:
    犹言无宽免。
    成语出处:
    《新唐书 酷吏传 来俊臣》:“后信之,诏于丽景门别置狱,敕俊臣等颛按事,百不贷。”
    898

    不拔

    成语拼音:
    bù bá yī máo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吝啬
    成语出处:
    宋 秦观《浩气传》:“为己者至于不拔毛,兼爱者至于摩顶放踵。”
    899

    百不

    成语拼音:
    bǎi bù yī yù
    成语解释:
    百次中遇不到次。形容极其难得。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言立策成,终无咎悔,若此之事,百不遇,其知之所见,万不及也。”
    900

    不敢越雷池

    成语拼音:
    bù gǎn yuè léi chí yī bù
    成语解释: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定的范围和界限。
    成语出处:
    晋 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步也。”
    * 一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