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的成语 (1980个)

    641

    手不释卷

    成语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成语解释: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成语出处:
    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642

    茶六礼

    成语拼音:
    sān chá liù lǐ
    成语解释: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成语出处: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643

    石城汤池

    成语拼音:
    shí chéng tāng shi
    成语解释:
    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
    成语出处:
    国志·魏志·辛毗传》:“兵法称: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不能守也。”
    644

    差五错

    成语拼音:
    sān chā wǔ cuò
    成语解释: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645

    迭阳关

    成语拼音:
    sān dié yáng guān
    成语解释:
    迭:反复歌唱某一句;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成语出处: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46

    坟五典

    成语拼音:
    sān fén wǔ diǎn
    成语解释: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坟》、《五典》、《八索》、《九丘》。”
    647

    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成语拼音: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sài guò zhū gě liàng
    成语解释: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成语出处:
    648

    深根固本

    成语拼音:
    shēn gēn gù běn
    成语解释:
    同“深根固柢”。
    成语出处:
    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文苑传·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649

    神鬼莫测

    成语拼音:
    shén guǐ mò cè
    成语解释: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650

    神鬼难测

    成语拼音:
    shén guǐ nán cè
    成语解释:
    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651

    告投杼

    成语拼音:
    sān gào tóu zhù
    成语解释:
    《战国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以“告投杼”比喻流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652

    尸横遍野

    成语拼音:
    shī héng biàn yě
    成语解释:
    尸:尸体;横:杂乱;遍:到处。尸体布满四野;形容死人极多。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国演义》第39回:“直杀到天明,却才收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653

    缄其口

    成语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解释:
    嘴上贴了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654

    诗家

    成语拼音:
    shī jiā sān mèi
    成语解释:
    作诗的诀窍。
    成语出处:
    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655

    色厉胆薄

    成语拼音:
    sè lì dǎn bó
    成语解释:
    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656

    六九等

    成语拼音:
    sān liù jiǔ děng
    成语解释: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么六九等儿的了。”
    657

    身历其境

    成语拼音:
    shēn lì qí jìng
    成语解释:
    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成语出处:
    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658

    上楼去梯

    成语拼音:
    shàng lóu qù tī
    成语解释:
    比喻进行极其秘密的谋划。也比喻诱人上当。
    成语出处:
    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659

    令五申

    成语拼音:
    sān lìng wǔ shēn
    成语解释:
    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令五申之。”
    660

    媒六证

    成语拼音:
    sān méi liù zhèng
    成语解释: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成语出处: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 三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