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谓式成语 (5320个)

    261

    事与心违

    成语拼音:
    shì yǔ xīn wéi
    成语解释:
    同“事与原违”。
    成语出处:
    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262

    垂衣

    成语拼音:
    shèng zhǔ chuí yī
    成语解释:
    形容天下太平,无为而治。
    成语出处:
    语出《易 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葛亮乾坤。”
    263

    事在人为

    成语拼音:
    shì zài rén wéi
    成语解释: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观努力如何。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264

    螳臂当辕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āng yuán
    成语解释:
    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265

    天不做美

    成语拼音:
    tiān bù zuò měi
    成语解释: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成语出处:
    蔡东藩《慈禧太后演义》第五回:“谁知天不做美,偏偏到了十月间,变雄为雌,又产下一位公。”
    266

    天道好还

    成语拼音:
    tiān dào hǎo huán
    成语解释:
    旧指恶有恶报。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以道佐人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267

    天夺其魄

    成语拼音:
    tiān duó qí pò
    成语解释:
    见“天夺之魄”。
    成语出处:
    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其魄。”
    268

    天道昭彰

    成语拼音:
    tiān dào zhāo zhāng
    成语解释:
    天道:天理;昭彰:明显。指老天能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如此剧贼,却被小孩子算破了,岂非天道昭彰。”
    269

    泰阿倒持

    成语拼音:
    tài ē dào chí
    成语解释: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
    宋·秦观《李训论》:“自德宗惩北军之变,以左右神策、天威等军分委宦官之,由是太阿倒持,不复可取。”
    270

    田父献曝

    成语拼音:
    tián fǔ xiàn pù
    成语解释:
    田父:老农;曝:晒。老农将晒太阳取暖的方法献给国君。常作向人献物或献计的谦词。
    成语出处:
    《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緜纩狐狢。顾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271

    谈过其实

    成语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成语解释:
    犹言言过其实。
    成语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272

    螳螂拒辙

    成语拼音:
    táng láng jù zhé
    成语解释: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唐 刘知幾《史通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厚颜也。”
    273

    天理昭然

    成语拼音:
    tiān lǐ zhāo rán
    成语解释:
    天理:天道。旧称天能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
    274

    天理昭彰

    成语拼音:
    tiān lǐ zhāo zhāng
    成语解释: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275

    天人共鉴

    成语拼音:
    tiān rén gòng jiàn
    成语解释:
    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9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
    276

    天下大同

    成语拼音:
    tiān xià dà tóng
    成语解释:
    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共产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大同。”
    277

    天下恟恟

    成语拼音: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成语解释: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成语出处:
    《旧唐书·任瑰传》:“后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278

    土洋并举

    成语拼音:
    tǔ yáng bìng jǔ
    成语解释:
    本国的土法和外国的洋法都采用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这座建筑物,真可土洋并举、中西合璧了。”
    279

    贪欲无厌

    成语拼音:
    tān yù wú yàn
    成语解释:
    犹言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夫高,故贱人也,无识于理,贪欲无厌,求利不止,列势次,求欲无穷,臣故曰殆。”
    280

    帷薄不修

    成语拼音:
    wéi bó bù xiū
    成语解释:
    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
    成语出处:
    西汉 贾谊《新书 阶级》:“坐污秽男女无别者,不污秽,曰:‘帷薄不修。’”
    * 主谓式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