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谓式成语 (5320个)

    41

    太平无象

    成语拼音:
    tài píng wú xiàng
    成语解释:
    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无象”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42

    一代不如一代

    成语拼音:
    yī dài bù rú yī dài
    成语解释:
    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差。
    成语出处:
    宋 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陶谷以翰林学士奉使吴越,忠懿王宴之。因食蝤蛑询其名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蟛蜞,凡罗列十余种以进。谷视之,笑忠懿曰:‘此一代不如一代也。’”
    43

    责有攸归

    成语拼音:
    zé yǒu yōu guī
    成语解释:
    责任有所归属。指应承担的责任是推卸不掉的。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之贤者而不贤,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44

    矮人看场

    成语拼音:
    ǎi rén kàn chǎng
    成语解释: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成语出处:
    元 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二:“不可先看人议论,如矮人看场,无益。”
    45

    髀肉复生

    成语拼音:
    bì ròu fù shēng
    成语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书 先传》“荆州豪杰归先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46

    才华盖世

    成语拼音:
    cái huá gài shì
    成语解释:
    盖:覆盖。才能很高;远远超出当代的人。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事时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人,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
    47

    罚不责众

    成语拼音:
    fá bù zé zhòng
    成语解释:
    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如果意都不承旨,谅那世亦难遽将群芳尽废。”
    48

    各有所长

    成语拼音:
    gè yǒu suǒ chéng
    成语解释:
    长:长处、优点。各有各的长处、优点。一般多指人才而言。
    成语出处:
    《管子 形势解》:“明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
    49

    魂不附体

    成语拼音:
    hún bù fù tǐ
    成语解释:
    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
    成语出处:
    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50

    自盗

    成语拼音:
    jiān zhǔ zì dào
    成语解释: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同“监守自盗”。
    成语出处:
    《旧唐书 杨炎传》:“更召他吏绳之,曰:‘监自盗,罪绞。’”
    51

    两豆塞耳

    成语拼音:
    liǎng ěr sāi dòu
    成语解释: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成语出处: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听,目之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52

    邻女詈人

    成语拼音:
    lín nǚ lì rén
    成语解释:
    比喻各为其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居彼人之所,则欲其报我也;为我妻,则欲其为我詈人也。”
    53

    少年老成

    成语拼音: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成语解释:
    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
    成语出处:
    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簿。杨彪称曰:‘韦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54

    天无二日

    成语拼音:
    tiān wú èr rì
    成语解释:
    日:太阳,比喻君王。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比喻凡事应统于一,不能两大并存。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尊无二上。”
    55

    血肉相联

    成语拼音:
    xuè ròu xiāng lián
    成语解释:
    联:关联。像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义。”
    56

    一客不烦两家

    成语拼音:
    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
    成语解释:
    烦:烦劳,麻烦。一个人全部承担,或由一个人始终成全其事
    成语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57

    意气用事

    成语拼音:
    yì qì yòng shì
    成语解释:
    意气: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成语出处: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58

    饔飧不给

    成语拼音:
    yōng sūn bù gěi
    成语解释:
    一日三餐不能自给。形容穷苦。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又参见“饔飧不饱”、“饔飧不继”。
    成语出处: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
    59

    一言抄百总

    成语拼音:
    yī yán chāo bǎi zǒng
    成语解释:
    抄:包括;百总:全部。一句话包括了全部,再也不改变。指打定了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那知他打定了九牛拉不转的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60

    一言难尽

    成语拼音:
    yī yán nán jìn
    成语解释:
    一句话难以把意思说尽。表示事情相当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管》:“张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 主谓式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