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开头的成语 (212个)

    161

    讨价还价

    成语拼音:
    tǎo jià huán jià
    成语解释: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162

    天知地知

    成语拼音:
    tiān zhī dì zhī
    成语解释:
    天知道,地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亦指只有天知道,地知道,没有别人知道。
    成语出处:
    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163

    唐哉皇哉

    成语拼音:
    táng zāi huáng zāi
    成语解释:
    形容规模宏伟,气势盛大。也用于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的样子。
    成语出处:
    《后汉书·班畸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164

    无大不大

    成语拼音:
    wú dà bù dà
    成语解释:
    谓极大。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这仇用不着你报,早有一位天大地大,无大不大的盖世英雄,替你报了仇去了。”
    165

    无可不可

    成语拼音:
    wú kě bù kě
    成语解释:
    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成语出处:
    唐·元稹《唐杜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166

    无事生事

    成语拼音:
    wú shì shēng shì
    成语解释:
    犹言无事生非。无缘无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烦。
    成语出处:
    明·李贽《读》:“无风扬波,无事生事。”
    167

    以德报德

    成语拼音:
    yǐ dé bào yu
    成语解释: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8

    以毒攻毒

    成语拼音:
    yǐ dú gōng dú
    成语解释: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成语出处:
    宋 罗泌《路史 有巢氏》:“而劫痼改积,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有至仁焉。”
    169

    元方季方

    成语拼音:
    yuán fāng jì fāng
    成语解释:
    东汉陈实有子陈纪字符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成语出处:
    东汉陈寔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70

    以瞽引瞽

    成语拼音:
    yǐ gǔ yǐn gǔ
    成语解释: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成语出处: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171

    以老卖老

    成语拼音:
    yǐ lǎo mài lǎo
    成语解释:
    仗着年纪大、资格老而自以为比人高明。ü
    成语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张:(遇见了爷爷辈的这般以老卖老的同事,只好顺嘴胡溜,嘻嘻地)是啊是啊,陈奶奶。”
    172

    以水投水

    成语拼音:
    yǐ shuǐ tóu shuǐ
    成语解释: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
    成语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若以水投水,何如?”
    173

    以杀止杀

    成语拼音:
    yǐ shā zhǐ shā
    成语解释: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成语出处:
    《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174

    一误再误

    成语拼音:
    yī wù zài wù
    成语解释:
    一次错了;次又错。形容不接受教训;屡犯错误。
    成语出处:
    《宋史 魏王廷美传》:“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普曰:‘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耶?’”
    175

    以刑去刑

    成语拼音:
    yǐ xíng qù xíng
    成语解释: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
    成语出处:
    《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176

    以心问心

    成语拼音:
    yǐ xīn wèn xīn
    成语解释: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177

    以血洗血

    成语拼音:
    yǐ xuè xǐ xuè
    成语解释: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成语出处:
    《旧唐书·源休传》:“我国人皆欲杀汝,唯我不然。汝国已杀突董等,吾又杀汝,犹以血洗血,污益甚尔。”
    178

    以刑致刑

    成语拼音:
    yǐ xíng zhì xíng
    成语解释:
    谓对重罪施以轻刑,则罪犯无所畏惧,其结果将导致不断用刑。
    成语出处:
    《商君书·靳令》:“罪重刑轻,刑至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又《去强》:“以刑致刑,国治。”《韩非子·饬令》:“罪重而刑轻,刑轻而则事生,此谓以刑致刑,其国必削。”
    179

    以刑止刑

    成语拼音:
    yǐ xíng zhǐ xíng
    成语解释:
    犹以刑去刑。
    成语出处:
    《周书·武帝纪下》:“以刑止刑,世轻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180

    有一得一

    成语拼音:
    yǒu yī dé yī
    成语解释: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成语出处:
    * 二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