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成语 (450个)

    301

    目不窥园

    成语拼音:
    mù bù kuī yuán
    成语解释:
    窥:瞥看。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几年都无暇观赏花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书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302

    芒刺在背

    成语拼音:
    máng cì zài bèi
    成语解释: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心惶恐不安、坐卧不宁。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303

    磨刀霍霍

    成语拼音:
    mó dāo huò huò
    成语解释:
    霍霍:摹拟磨刀的东西。霍霍地磨刀。原指响亮的磨刀;准备宰杀。现多指准备杀人或发动战争。
    成语出处: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304

    眉开眼笑

    成语拼音:
    méi kāi yǎn xiào
    成语解释: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
    305

    满口之乎者也

    成语拼音:
    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
    成语解释:
    满口文言词语。指人物的书呆子气
    成语出处: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306

    鸣锣开道

    成语拼音:
    míng luó kāi dào
    成语解释: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制造舆论。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鸣锣开道的。”
    307

    弥留之际

    成语拼音:
    mí liú zhī jì
    成语解释: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成语出处:
    《尚书 顾命》:“病日臻,既弥留。”
    308

    摸门不着

    成语拼音:
    mō mén bù zháo
    成语解释:
    指莫名其妙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
    309

    门庭若市

    成语拼音:
    mén tíng ruò shì
    成语解释:
    门:原指宫门;庭:原指朝庭;现指院子;若:好像;市:集市;市场。原来形容宫门里;朝庭上;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十分热闹。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一》:“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310

    男扮女妆

    成语拼音:
    nán bàn nǚ zhuāng
    成语解释:
    男人打扮成女人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见他男扮女妆……难道你认他不出?”
    311

    喏喏连声

    成语拼音:
    nuò nuò lián shēng
    成语解释:
    喏喏:答应的声音。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邓,俺也曾轻轻唤着,躬躬前来,喏喏连声。”
    312

    男女老幼

    成语拼音:
    nán nǚ lǎo yòu
    成语解释:
    泛指所有的人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313

    男女有别

    成语拼音:
    nán nǚ yǒu bié
    成语解释:
    指男女之间有所分别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昏义》:“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
    314

    念念有词

    成语拼音:
    niàn niàn yǒu cí
    成语解释:
    念念:嘴里连续不断地叨念着;有词:有像歌诀似的词语。旧指有法术的人掐诀念咒;或指和尚念经以及说祈祷的话等。现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315

    恼羞成怒

    成语拼音:
    nǎo xiū chéng nù
    成语解释:
    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316

    年谊世好

    成语拼音:
    nián yì shì hào
    成语解释:
    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
    317

    拍板成交

    成语拼音:
    pāi bǎn chéng jiāo
    成语解释: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成语出处:
    318

    披发文身

    成语拼音:
    pī fà wén shēn
    成语解释: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发披散,身刺花纹。
    成语出处:
    《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319

    平起平坐

    成语拼音:
    píng qǐ píng zuò
    成语解释: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320

    取而代之

    成语拼音:
    qǔ ér dài zhī
    成语解释: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初中生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