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义词的成语 (541个)

    461

    弃本逐末

    成语拼音:
    qì běn zhú mò
    成语解释:
    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
    《汉书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462

    取长补短

    成语拼音:
    qǔ cháng bǔ duǎn
    成语解释: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成语出处: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463

    棋逢对手

    成语拼音:
    qí féng duì shǒu
    成语解释:
    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成语出处:
    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464

    旗鼓相当

    成语拼音:
    qí gǔ xiāng dāng
    成语解释: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隐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旗鼓相当。”
    465

    前倨后恭

    成语拼音:
    qián jù hòu gōng
    成语解释:
    先前态度傲慢;后来恭敬有礼。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466

    权均力齐

    成语拼音:
    quán jūn lì qí
    成语解释: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467

    七零八落

    成语拼音:
    qī líng bā luò
    成语解释: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成语出处: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有文禅师》第42卷:“无味之谈,七零八落。”
    468

    青史标名

    成语拼音:
    qīng shǐ biāo míng
    成语解释:
    青史:史书。标:记下。在史书上记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成语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六回:“众将军年虽弱冠,各负雄才,文武兼通,正堪为朝廷之股肱,庙廊之梁栋。今能顺天知命,解甲而降,准拟青史标名,流芳千古。”
    469

    秋色平分

    成语拼音:
    qiū sè píng fēn
    成语解释: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成语出处: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470

    七相五公

    成语拼音:
    qī xiāng wǔ gōng
    成语解释: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大臣。
    成语出处: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将军,通称为公。”
    471

    千载一合

    成语拼音:
    qiān zài yī hé
    成语解释:
    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形容机会极其难得。同“千载一时”。
    成语出处:
    《汉书 王襃贾传》:“上下俱欲,欢然交欣,千载一合,论说无疑。”
    472

    人不自安

    成语拼音:
    rén bù zì ān
    成语解释:
    人心惶惶,动摇不定。
    成语出处:
    《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473

    忍俊不禁

    成语拼音:
    rěn jùn bù jīn
    成语解释: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成语出处: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474

    人急智生

    成语拼音:
    rén jí zhì shēng
    成语解释:
    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智深见了,‘人急智生’,便把禅杖倚了,就灶边拾把草,把春台揩抹了灰尘。”
    475

    人来人往

    成语拼音:
    rén lái rén wǎng
    成语解释: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476

    人情冷暖

    成语拼音:
    rén qíng lěng nuǎn
    成语解释: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成语出处:
    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477

    弱肉强食

    成语拼音:
    ruò ròu qiáng shí
    成语解释:
    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压、吞并。
    成语出处:
    元 胡天游《闻李帅逐寇复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强食鸱鸮同。”
    478

    入文出武

    成语拼音:
    rù wén chū wǔ
    成语解释: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成语出处:
    唐·张说《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总军挟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间,式遏戎虏。”
    479

    人亡政息

    成语拼音:
    rén wáng zhèng xī
    成语解释:
    亡:失去,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480

    舍本求末

    成语拼音:
    shě běn qiú mò
    成语解释:
    舍:舍弃;求: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
    《关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求末,无时得本。”
    * 反义词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