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字成语 (38036个)

    481

    博采群议

    成语拼音:
    bó cǎi qún yì
    成语解释:
    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成语出处:
    《魏书·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482

    薄唇轻言

    成语拼音:
    báo chún qīng yán
    成语解释: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成语出处:
    春秋 无名氏《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483

    被宠若惊

    成语拼音:
    bèi chǒng ruò jīng
    成语解释: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成语出处:
    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未及期年,擢置周行,遽参法从,省躬无有,被宠若惊。”
    484

    败材伤锦

    成语拼音:
    bài cái shāng jǐn
    成语解释:
    败:破旧,腐烂;伤:妨碍;锦:丝织品的类名。用破败的材料会伤害美好的锦缎。比喻用人不当会伤害国家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败材伤锦,所宜至虑。”
    485

    不出所料

    成语拼音:
    bù chū suǒ liào
    成语解释: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成语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486

    蔽聪塞明

    成语拼音:
    bì cōnɡ sè mínɡ
    成语解释: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成语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487

    必操胜券

    成语拼音:
    bì cāo shèng quàn
    成语解释:
    操:持;拿;券:凭证;胜券:指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488

    抱残守缺

    成语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ē
    成语解释: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成语出处: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489

    抱残守阙

    成语拼音:
    bào cán shǒu què
    成语解释: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
    成语出处:
    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490

    保残守缺

    成语拼音:
    bǎo cán shǒu quē
    成语解释:
    ①指汉代今文经学派儒生墨守残缺不全的今文经典而拘执一家之言。后常
    成语出处:
    《汉书 刘歆传》:“信口说而背传记,是末师而非往古……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或怀妒嫉,不考情实,雷同相从,随声是非,抑此三学。”
    491

    补残守缺

    成语拼音:
    bǔ cán shǒu quē
    成语解释: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舍不得扔下残缺陈旧的东西。形容思想保守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于国家大事,则幽冥莫知其原,然犹补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忘服义从善之公心。”
    492

    不差上下

    成语拼音:
    bù chā shàng xià
    成语解释:
    不分高下,差不多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493

    别出手眼

    成语拼音:
    bié chū shǒu yǎn
    成语解释: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成语出处: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章二:“卓吾所着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
    494

    抱诚守真

    成语拼音: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成语解释: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成语出处: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495

    不成体统

    成语拼音:
    bù chéng tǐ tǒng
    成语解释: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496

    辩才无碍

    成语拼音:
    biàn cái wú ài
    成语解释: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
    《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497

    辩才无阂

    成语拼音:
    biàn cái wú hé
    成语解释:
    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498

    匕鬯无惊

    成语拼音:
    bǐ chàng wú jīng
    成语解释: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成语出处: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499

    不惭屋漏

    成语拼音:
    bù cán wū lòu
    成语解释: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处。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
    隋·江总《让尚书仆射表》:“门惊如市,不惭屋漏;心抱如水,无欺暗室。”
    500

    兵出无名

    成语拼音:
    bīng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成语出处: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 四字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