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的成语 (38061个)

    501

    别出手眼

    成语拼音:
    bié chū shǒu yǎn
    成语解释: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成语出处: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章二:“卓吾所着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
    502

    抱诚守真

    成语拼音:
    bào chéng shǒu zhēn
    成语解释: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成语出处:
    鲁迅《坟 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503

    不成体统

    成语拼音:
    bù chéng tǐ tǒng
    成语解释: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504

    辩才无碍

    成语拼音:
    biàn cái wú ài
    成语解释:
    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
    《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505

    辩才无阂

    成语拼音:
    biàn cái wú hé
    成语解释:
    佛教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七六引南朝梁王筠《国师草堂寺智者约法师碑》:“显证一乘,宣扬三慧,辩才无阂,游戏神通。”
    506

    匕鬯无惊

    成语拼音:
    bǐ chàng wú jīng
    成语解释:
    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成语出处: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507

    不惭屋漏

    成语拼音:
    bù cán wū lòu
    成语解释:
    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帐幕遮盖处。独处于室时慎守善德,无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邪念
    成语出处:
    隋·江总《让尚书仆射表》:“门惊如市,不惭屋漏;心抱如水,无欺暗室。”
    508

    兵出无名

    成语拼音:
    bīng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兵出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出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成语出处: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509

    百尺无枝

    成语拼音:
    bǎi chǐ wú zhī
    成语解释:
    比喻罕见的大而有用之材。
    成语出处: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510

    别出心裁

    成语拼音:
    bié chū xīn cái
    成语解释:
    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出于个人内心的设计、构思、筹划。指另外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新办法。也作“别出新裁”、“自出心裁”。
    成语出处:
    明 李贽《水浒全书发凡》:“今别出心裁,不依旧样,或特标于目外,或叠彩于回中。”
    511

    别出新裁

    成语拼音:
    bié chū xīn cái
    成语解释:
    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成语出处:
    清 顾观光《武陵山人杂着 杂说》:“敖继公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于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即以为脱简。”
    512

    报仇雪耻

    成语拼音:
    bào chóu xuě chǐ
    成语解释:
    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513

    北辰星拱

    成语拼音:
    běi chén xīng gǒng
    成语解释:
    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环绕。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14

    报仇雪恨

    成语拼音:
    bào chóu xuě hèn
    成语解释:
    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515

    报雠雪恨

    成语拼音:
    bào chóu xuě hèn
    成语解释: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成语出处: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516

    备尝辛苦

    成语拼音:
    bèi cháng xīn kǔ
    成语解释:
    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成语出处:
    唐 韩愈《顺宗实录》:“上常亲执弓矢,率军后先导卫,备尝辛苦。”
    517

    报仇心切

    成语拼音:
    bào chóu xīn qiè
    成语解释:
    急于要报仇雪恨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踌躇千百万遍,终是报仇心切,只得宁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518

    奔车朽索

    成语拼音:
    bēn chē xiǔ suǒ
    成语解释:
    朽:腐烂;索:绳子。用朽烂的绳索去套奔驰的马车。形容事情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519

    拨草寻蛇

    成语拼音:
    bō cǎo xún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成语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兔。”
    520

    不耻下问

    成语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成语解释: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 四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