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成语 (286个)

    21

    习俗移性

    成语拼音:
    xí sú yí xìng
    成语解释: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成语出处:
    齐 晏婴《晏子 杂上》:“晏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
    22

    一字褒贬

    成语拼音:
    yī zì bāo biǎn
    成语解释:
    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成语出处:
    晋 杜预《经传集解序》:“《》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23

    中流砥柱

    成语拼音:
    zhōng liú dǐ zhù
    成语解释:
    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个人或集体。中流:河流中央;砥柱:黄河三门峡东的石山。
    成语出处:
    齐 晏婴《晏子 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24

    如风过耳

    成语拼音:
    rú fēng guò ěr
    成语解释: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成语出处:
    汉·赵晔《吴越·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风之过耳。”
    25

    伐性之斧

    成语拼音:
    fá xìng zhī fǔ
    成语解释: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26

    阴阳惨舒

    成语拼音:
    yīn yáng cǎn shū
    成语解释:
    古以冬为阴,夏为阳。意为冬忧戚,夏舒快。指四时的变化。语本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
    成语出处:
    语出汉·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27

    按兵不动

    成语拼音:
    àn bīng bù dòng
    成语解释:
    按:止住。控制住军队;暂不行动;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 召类》:“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28

    按甲寝兵

    成语拼音:
    àn jiǎ qǐn bīng
    成语解释: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成语出处:
    晋 司马彪《九州 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29

    哀矜勿喜

    成语拼音:
    āi jīn wù xǐ
    成语解释:
    哀矜:怜悯。指对遭受灾祸的人要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成语出处:
    鲁 孔丘《论语 子张》:“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30

    按强助弱

    成语拼音:
    àn qiáng zhù ruò
    成语解释:
    按:抑制。抑制强暴,扶助弱小
    成语出处:
    齐 管仲《管子 霸言》:“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
    31

    必不挠北

    成语拼音:
    bì bù náo běi
    成语解释:
    挠北:败北,作战失败。必定不会失败。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 忠廉》:“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污矣;将众则必不挠北矣。”
    32

    薄唇轻言

    成语拼音:
    báo chún qīng yán
    成语解释:
    形容多嘴,说话随便。
    成语出处:
    无名氏《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33

    不教之教

    成语拼音:
    bù jiào zhī jiào
    成语解释: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成语出处:
    《吕氏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34

    拨乱反正

    成语拼音:
    bō luàn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
    拨:治理;乱:指乱世;反:回复;正:正常。指整顿混乱局面;使秩序恢复正常。现在也指纠正错误;恢复正确的事理。
    成语出处: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35

    博览群书

    成语拼音:
    bó lǎn qún shū
    成语解释:
    览:观看;阅读。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形容学识渊博。也作“博览群籍”。
    成语出处:
    《周书 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左氏传》。”
    36

    髀里肉生

    成语拼音:
    bì lǐ ròu shēng
    成语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37

    不偏不党

    成语拼音:
    bù piān bù dǎng
    成语解释:
    不偏向任何一方。
    成语出处:
    鲁 墨翟《墨子 兼爱下》:“《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
    38

    髀肉复生

    成语拼音:
    bì ròu fù shēng
    成语解释: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九州》:“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39

    变容改俗

    成语拼音:
    biàn róng gǎi sú
    成语解释:
    指改变风貌习俗。
    成语出处:
    《吕氏 上德》:“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
    40

    百世之利

    成语拼音:
    bǎi shì zhī lì
    成语解释:
    世世代代长远的利益。
    成语出处:
    《吕氏·义赏》:“文公曰:‘雍季之言,百世之利也。”
    * 春秋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