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朝成语 (357个)

    301

    遭遇际会

    成语拼音:
    zāo yù jì huì
    成语解释:
    犹言逢遇时机。
    成语出处:
    ·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际会,幸承先王馀业,恩未被四海,泽未及天下,虽倾仓竭府以振魏国百姓,犹寒者未尽暖,饥者未尽饱。”
    302

    知章知微

    成语拼音:
    zhī zhāng zhī wēi
    成语解释:
    微:细微。既能看出事物的隐微征兆,也能看清其显著现象
    成语出处:
    ·潘岳《杨仲武诔》:“笃生吾子,诞茂淑姿。克岐克嶷,知章知微。”
    303

    半面之旧

    成语拼音:
    bàn miàn zhī jiù
    成语解释:
    半面:见过面;旧:原先,引申为旧友。指只见过一面的旧交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
    304

    防微杜渐

    成语拼音:
    fáng wēi dù jiàn
    成语解释:
    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成语出处: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305

    鹤立鸡群

    成语拼音:
    hè lì jī qūn
    成语解释:
    像仙鹤立在鸡群之中。比喻才能或仪表出众。
    成语出处: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306

    金口玉言

    成语拼音:
    jīn kǒu yù yán
    成语解释:
    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见天子,拜舞已毕,天子金口玉言。”
    307

    日薄西山

    成语拼音:
    rì bó xī shān
    成语解释: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308

    不可言状

    成语拼音:
    bù kě yán zhuàng
    成语解释:
    状:形容。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成语出处:
    廖仲恺《再论钱币革命》:“其结果遂致钱币之购买力锐减,受契约上一定之月给以为生活者,窘苦不可言状。”
    309

    半面之交

    成语拼音:
    bàn miàn zhī jiāo
    成语解释: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62回:“我与道友未有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
    310

    不生不灭

    成语拼音:
    bù shēng bù miè
    成语解释: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311

    不识大体

    成语拼音:
    bú shí dà tǐ
    成语解释: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成语出处: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312

    愁肠寸断

    成语拼音:
    chóu cháng cùn duàn
    成语解释:
    忧愁得肠子一寸一寸地断裂。
    成语出处:
    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313

    长林丰草

    成语拼音:
    cháng lín fēng cǎo
    成语解释:
    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314

    宠辱不惊

    成语拼音:
    chǒng rǔ bù jīng
    成语解释:
    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315

    处之泰然

    成语拼音:
    chǔ zhī tài rán
    成语解释: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316

    阿谀谄媚

    成语拼音:
    ē yú chǎn mèi
    成语解释: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317

    覆公折足

    成语拼音:
    fù gōng zhé zú
    成语解释: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成语出处:
    《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318

    风移俗易

    成语拼音:
    fēng yí sú yì
    成语解释:
    移:改变。转移风气,改变习俗
    成语出处: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319

    风烛残年

    成语拼音:
    fēng zhú cán nián
    成语解释:
    风烛:风中的烛火。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随时都可能完结。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长久了。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只这风烛残年,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320

    风中之烛

    成语拼音:
    fēng zhōng zhī zhú
    成语解释: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成语出处:
    明 李贽《覆邓石阳书》:“犹闻拜疾趋,全不念风中之烛,灭在俄顷。”
    * 晋朝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