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的成语 (877个)

    461

    耿耿于心

    成语拼音:
    gěng gěng yú xīn
    成语解释:
    耿耿:有所悬念而不能忘怀。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余拟为一诗,而其理精微,笔力不足以阐发,凡数易稿,皆不自惬,至今~。”
    462

    贵贱无常

    成语拼音:
    guì jiàn wú cháng
    成语解释:
    人的身份地位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成语出处:
    宋·王楙《野客丛书·鹖冠子》:“《前汉·艺文志》有《鹖冠子》一篇,今所行四卷十五篇。如所谓‘中流失般,一壶千金’、‘贵贱无常,物使之然’皆出于是。”
    463

    感慨激昂

    成语拼音:
    gǎn kǎi jī áng
    成语解释:
    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成语出处: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464

    膏粱锦绣

    成语拼音:
    gāo liáng jǐn xiù
    成语解释:
    同“膏粱文绣”。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465

    膏粱文绣

    成语拼音:
    gāo liáng wén xiù
    成语解释: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成语出处:
    语本《孟子 ·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岐注:“膏粱,细粱如膏者也;文绣,绣衣服也。
    466

    光明磊落

    成语拼音:
    guāng míng lěi luò
    成语解释:
    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洒脱不拘;直率开朗。指心地光明正大;胸怀坦白。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4卷:“譬如人光明磊落底便是好人,昏昧迷暗底便不是好人。”
    467

    公平合理

    成语拼音:
    gōng píng hé lǐ
    成语解释: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468

    更仆难尽

    成语拼音:
    gèng pú nán jìn
    成语解释:
    同“更仆难数”。
    成语出处:
    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上篇:“如奈端因苹实坠地而悟吸力之理;瓦特因沸水蒸腾而悟汽机之理;如此类者,更仆难尽。”
    469

    鼓旗相当

    成语拼音:
    gǔ qí xiāng dāng
    成语解释:
    同“旗鼓相当”。
    成语出处:
    《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470

    诟如不闻

    成语拼音:
    gòu rú bù wén
    成语解释:
    诟:辱骂。被人辱骂却好象没有听见一样,不动声色,形容宽宏大量,有涵养。
    成语出处:
    471

    各如其意

    成语拼音:
    gè rú qí yì
    成语解释:
    各:各自;如:如愿。指各自都如愿以偿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每诏令议义,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472

    骨肉未寒

    成语拼音:
    gǔ ròu wèi hán
    成语解释: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473

    骨瘦如柴

    成语拼音:
    gǔ shòu rú chái
    成语解释:
    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成语出处:
    宋 陆佃《埤雅 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474

    骨瘦如豺

    成语拼音:
    gǔ shòu rú chái
    成语解释:
    见“骨瘦如柴”。
    成语出处:
    《埤雅·释兽》:“又曰: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475

    国士无双

    成语拼音:
    guó shì wú shuāng
    成语解释: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476

    高文典册

    成语拼音:
    gāo wén diǎn cè
    成语解释: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成语出处: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477

    高文大册

    成语拼音:
    gāo wén dà cè
    成语解释: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成语出处:
    宋 汪藻《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478

    狗血淋头

    成语拼音:
    gǒu xuè lín tóu
    成语解释: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479

    攻瑕索垢

    成语拼音:
    gōng xiá suǒ gòu
    成语解释:
    批评不足,寻找缺点。
    成语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吾侪本相好,攻瑕索垢,当猛鸷如寇雠,毋留纤尘,为后人口实。”
    480

    桂薪玉粒

    成语拼音:
    guì xīn yù lì
    成语解释: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后以“桂薪玉
    成语出处:
    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原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於玉,薪贵於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 比喻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