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的成语 (921个)

    501

    长枕大被

    成语拼音:
    cháng zhěn dà bèi
    成语解释:
    喻兄弟友爱。
    成语出处: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素友爱,近世帝王莫能及;初即位,为长枕大被,与弟兄同寝。”
    502

    粗枝大叶

    成语拼音:
    cū zhī dà yè
    成语解释:
    原指花草树木的枝茎粗壮。原喻简略或概括。现多指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不细致;不研究事物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又喻不周密、不详细或喻粗略的轮廓。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78卷:“《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503

    晨钟暮鼓

    成语拼音:
    chén zhōng mù gǔ
    成语解释:
    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成语出处:
    宋 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504

    重整旗鼓

    成语拼音:
    chóng zhěng qí gǔ
    成语解释:
    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
    成语出处:
    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505

    此中三昧

    成语拼音:
    cǐ zhōng sān mèi
    成语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成语出处:
    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506

    残渣余孽

    成语拼音:
    cán zhā yú niè
    成语解释:
    残渣:剩余的渣滓;孽:妖孽;指坏人。残存的坏人和恶势力。喻在消灭或淘汰过程中剩下来的坏人。
    成语出处:
    《历史研究》1976年第3期:“由于不少奴隶主残渣余孽被集中于南阳,故而南阳之俗是‘夸奢、上气力、为商贾’,成为一个‘难制御’的地方。”
    507

    穿针引线

    成语拼音:
    chuān zhēn yǐn xiàn
    成语解释:
    原指在男女之间进行的撮合;现常用来喻从中联系、牵合、拉拢;使双方接通关系。
    成语出处:
    明 周楫《西湖二集 吹凤箫女诱东墙》:“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508

    尺泽之鲵

    成语拼音:
    chǐ zé zhī ní
    成语解释:
    喻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509

    成竹在胸

    成语拼音: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语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语出处: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510

    倒绷孩儿

    成语拼音:
    dào bēng hái ér
    成语解释:
    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成语出处: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晏公闻而笑曰:‘苗君竟倒绷孩儿矣。’”
    511

    道边苦李

    成语拼音:
    dào biān kǔ lǐ
    成语解释:
    喻庸才,无用之才。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12

    短兵相接

    成语拼音: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成语解释: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成语出处: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513

    大吹大擂

    成语拼音:
    dà chuī dà léi
    成语解释:
    吹:吹嗽叭;擂:打鼓。原指用劲地吹喇叭和敲锣打鼓;表示庆贺。现喻大肆宣扬;过分地夸张或吹嘘。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四折:“赐你黄金千两,香酒百瓶,就在丽春堂大吹大擂,做一个喜庆的筵席。”
    514

    地丑德齐

    成语拼音:
    dì chǒu dé qí
    成语解释: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喻彼此条件一样。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515

    大吹法螺

    成语拼音:
    dà chuī fǎ luó
    成语解释:
    喻空口说大话。
    成语出处:
    《妙法莲华经 序品》:“今佛世主,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
    516

    打草惊蛇

    成语拼音:
    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解释:
    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成语出处:
    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517

    叠床架屋

    成语拼音:
    dié chuáng jià wū
    成语解释:
    床上叠床;屋上架屋。喻重复累赘。
    成语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518

    大处落墨

    成语拼音:
    dà chù luò mò
    成语解释:
    画画或写文章在重要部分多花笔墨;着意下功夫。也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抓住关键。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的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519

    洞察秋毫

    成语拼音:
    dòng chá qiū háo
    成语解释: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20

    倒裳索领

    成语拼音:
    dào cháng suǒ lǐng
    成语解释:
    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成语出处:
    《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 比如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