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如的成语 (921个)

    721

    分文不取

    成语拼音:
    fēn wén bù qǔ
    成语解释:
    一个钱也不要。喻不计报酬。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722

    返我初服

    成语拼音:
    fǎn wǒ chū fú
    成语解释:
    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喻辞官归隐。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七启》:“愿返初服,从子而归。”
    723

    风行草偃

    成语拼音:
    fēng xíng cǎo yǎn
    成语解释:
    行:过;吹过;偃:卧倒;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724

    吠形吠声

    成语拼音:
    fèi xíng fèi shēng
    成语解释:
    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成语出处: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725

    负薪救火

    成语拼音:
    fù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
    背着柴草去救火。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
    韩非《韩非子 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726

    浮想联翩

    成语拼音:
    fú xiǎng lián piān
    成语解释:
    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成语出处:
    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727

    分香卖履

    成语拼音:
    fēn xiāng mài lǚ
    成语解释:
    旧时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成语出处:
    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
    728

    飞熊入梦

    成语拼音:
    fēi xióng rù mèng
    成语解释: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得太公望。后喻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729

    风行水上

    成语拼音: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
    成语解释:
    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成语出处:
    《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730

    伐性之斧

    成语拼音:
    fá xìng zhī fǔ
    成语解释: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成语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731

    腹心之疾

    成语拼音:
    fù xīn zhī jí
    成语解释:
    腹心:喻要害处;疾:疾患。喻要害处的祸患。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732

    风雨不改

    成语拼音:
    fēng yǔ bù gǎi
    成语解释:
    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成语出处: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733

    风云变幻

    成语拼音:
    fēng yún biàn huàn
    成语解释:
    风云: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变幻:变化不定。形容天气变化无常 。现喻局势复杂;变化急速;难以预料。
    成语出处:
    宋 陆游《剑南诗稿》:“风云变化几席上,蛟鼋出波澜杆前。”
    734

    浮云蔽日

    成语拼音:
    fú yún bì rì
    成语解释:
    浮云遮住太阳。原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当道,社会一片黑暗。
    成语出处:
    《文子 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735

    发扬踔厉

    成语拼音:
    fā yáng chuō lì
    成语解释:
    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736

    吠影吠声

    成语拼音:
    fèi yǐng fèi shēng
    成语解释:
    吠:狗叫;影:身影;影子。一条狗看见生人叫起来;很多狗听到叫声也跟着叫起来。喻不察真情;跟着别人后面盲目附和。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737

    腹有鳞甲

    成语拼音:
    fù yǒu lín jiǎ
    成语解释:
    鳞甲:喻人多巧诈的心。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738

    风云突变

    成语拼音:
    fēng yún tū biàn
    成语解释:
    风云突然发生了变化。喻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
    成语出处:
    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739

    俯仰无愧

    成语拼音:
    fǔ yǎng wú kuì
    成语解释:
    喻没有做亏心事,并不感到惭愧。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740

    佛眼相看

    成语拼音:
    fó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
    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这村夫若下山去呵,我和他佛眼相看。”
    * 比如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