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的成语 (126个)

    101

    头鼠脑

    成语拼音:
    gǒu tóu shǔ nǎo
    成语解释:
    喻奴才相。
    成语出处:
    《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102

    尾续貂

    成语拼音:
    gǒu wěi xù diāo
    成语解释:
    貂尾不够;就用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成语出处: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尾续貂。”
    103

    咬吕洞宾

    成语拼音:
    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成语解释: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104

    仗人势

    成语拼音:
    gǒu zhàng rén shì
    成语解释: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成语出处: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仗人势。”
    105

    狐鸣

    成语拼音:
    hú míng gǒu dào
    成语解释: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成语出处:
    《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盗。”
    106

    获兔烹

    成语拼音:
    huò tù pēng gǒu
    成语解释: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得鱼忘筌。”
    107

    鸡肠

    成语拼音:
    jī cháng gǒu dù
    成语解释:
    比喻狭窄的度量,狠毒的心肠
    成语出处:
    《天雨花》第二回:“据你这淫妇的鸡肠肚,容不得人,把儿媳都逼了出门。”
    108

    鸡零

    成语拼音:
    jī líng gǒu suì
    成语解释:
    形容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系统。
    成语出处:
    茅盾《雨天杂写》:“则此一特点不能不有一佳名,故拟题曰:‘鸡零碎’云尔。”
    109

    鸡鸣

    成语拼音:
    jī míng gǒu dào
    成语解释:
    指微不足道的技能;也指具有这类技能的人。常形容偷偷摸摸等不正当的行为。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游侠传》:“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盗,无不宾礼。”
    110

    鸡鸣

    成语拼音:
    jī míng gǒu fèi
    成语解释:
    鸡啼叫彼此都听得到。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鸡鸣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111

    狼心

    成语拼音:
    láng xīn gǒu fèi
    成语解释:
    比喻心肠如狼和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肺,负义忘恩。”
    112

    狼心

    成语拼音:
    láng xīn gǒu xíng
    成语解释:
    心肠似狼,行为如。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成语出处: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行潜踪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113

    牛黄

    成语拼音:
    niú huáng gǒu bǎo
    成语解释: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宝,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若大家好取和便罢,倘若有一点叫人过不去,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
    114

    鼠窜

    成语拼音:
    shǔ cuàn gǒu dào
    成语解释:
    像鼠那样奔窜偷盗。
    成语出处:
    《隋书·高祖纪》:“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盗。”
    115

    声色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gǒu mǎ
    成语解释:
    声色:歌舞和女色;马:养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成语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马外,其余一无知。”
    116

    土鸡瓦

    成语拼音:
    tǔ jī wǎ gǒu
    成语解释:
    见“土鸡瓦犬”。
    成语出处: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爱国斗争》:“凶恶军警呆住了,一个个手足无措,像土鸡瓦一样蜷伏在路旁。”
    117

    土龙刍

    成语拼音:
    tǔ lóng chú gǒu
    成语解释: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比喻名不副实。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之有名也。”
    118

    入寨

    成语拼音:
    yǐn gǒu rù zhai
    成语解释:
    犹言引狼入室。
    成语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抑且那家没胡姬妾,肯引入寨,都拒绝不留。”
    119

    咬人儿不露齿

    成语拼音:
    yǎo rén gǒu ér bù lòu chǐ
    成语解释:
    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成语出处: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儿不露齿。”
    120

    蝇营

    成语拼音:
    yíng yíng gǒu gǒu
    成语解释:
    营:蝇飞的声音;苟:苟且。苍蝇飞来飞去;只图生存;不知羞耻;不择手段地追逐名利。
    成语出处:
    唐 韩愈《送穷文》:“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苟,驱去复返。”
    * 狗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