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BB式的成语 (1463个)

    521

    必躬必亲

    成语拼音:
    bì gōng bì qīn
    成语解释: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成语出处:
    《诗 小雅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522

    不今不古

    成语拼音:
    bù jīn bù gǔ
    成语解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成语出处:
    西汉 扬雄《太玄经 更》:“童牛角马,不今不古。”范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
    523

    不即不离

    成语拼音:
    bù jí bù lí
    成语解释:
    即:靠近;离:疏远。既不亲近也不疏远。本是佛教用语;后用来指对待别人的态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远。也用来表示差不离、不离谱(儿)。
    成语出处:
    《圆觉经》上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做梦。”
    524

    不疾不徐

    成语拼音:
    bù jí bù xú
    成语解释: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成语出处: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525

    不禁不由

    成语拼音:
    bù jīn bù yóu
    成语解释:
    指不由自主。
    成语出处:
    《儿妇英雄传》第十六回:“果然引动了那老头儿的满肚皮牢骚,不必等人盘问。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悬河的讲将起来。”
    526

    不亢不卑

    成语拼音:
    bù kàng bù bēi
    成语解释: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527

    不抗不卑

    成语拼音:
    bù kàng bù bēi
    成语解释: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五六回:“他这远愁近虑,不抗不卑,他们奶奶就不是和咱们好,听他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
    528

    不愧不怍

    成语拼音:
    bù kuì bù zuò
    成语解释:
    愧、怍:惭愧。形容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529

    不伦不类

    成语拼音:
    bù lún bù lèi
    成语解释: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成语出处: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530

    不冷不热

    成语拼音:
    bù lěng bù rè
    成语解释:
    指温度不高不低,冷热适中。亦比喻对人态度一般。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便见他一只手高高儿的举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热、温凉适中、可口儿的普洱茶来。”巴金《寒夜》三:“这一天是这个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热的好天。”
    531

    不磷不缁

    成语拼音:
    bù lín bù zī
    成语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成语出处:
    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532

    不明不白

    成语拼音:
    bù míng bù bái
    成语解释: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533

    不破不立

    成语拼音:
    bù pò bù lì
    成语解释: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成语出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534

    悖入悖出

    成语拼音:
    bèi rù bèi chū
    成语解释: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535

    不仁不义

    成语拼音:
    bù rén bù yì
    成语解释: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536

    不日不月

    成语拼音:
    bù rì bù yuè
    成语解释:
    指不计日月,没有期限。
    成语出处:
    《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郑玄注:“行役反无日月。”
    537

    不死不活

    成语拼音:
    bù sǐ bù huó
    成语解释: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538

    不声不吭

    成语拼音:
    bù shēng bù kēng
    成语解释: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成语出处: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不声不吭,唿地豁开人,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对部走去。”
    539

    不生不灭

    成语拼音:
    bù shēng bù miè
    成语解释: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540

    不僧不俗

    成语拼音:
    bù sēng bù sú
    成语解释: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AABB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