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AB式的成语 (1463个)

    101

    一步一趋

    成语拼音:
    yī bù yī qū
    成语解释:
    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成语出处: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102

    一悲一喜

    成语拼音:
    yī bēi yī xǐ
    成语解释: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成语出处:
    《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103

    有利有弊

    成语拼音:
    yǒu lì yǒu bì
    成语解释: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成语出处: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104

    亦趋亦步

    成语拼音:
    yì qū yì bù
    成语解释:
    见“亦步亦趋”。
    成语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105

    知彼知己

    成语拼音:
    zhī bǐ zhī jǐ
    成语解释: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成语出处:
    先秦 孙武《孙子 谋攻》:“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106

    足兵足食

    成语拼音:
    zú bīng zú shí
    成语解释:
    见“足食足兵”。
    成语出处:
    宋·胡錡《耕禄稿·代田万顷到任谢表》:“秉戈执耒,宜为足兵足食之思;牧马饭牛,盍讲且战且耕之政。”
    107

    知己知彼

    成语拼音:
    zhī jǐ zhī bǐ
    成语解释:
    既了解自己又熟悉对方(彼:他人;对方)。
    成语出处: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但上阵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战千赢。”
    108

    足食足兵

    成语拼音:
    zú shí zú bīng
    成语解释:
    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成语出处:
    《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09

    不茶不饭

    成语拼音:
    bù chá bù fàn
    成语解释: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成语出处: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110

    百发百中

    成语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成语解释: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111

    不尴不尬

    成语拼音:
    bù gān bù gà
    成语解释:
    “不”是衬字;无实际意义;尴尬:不自然。形容事情或举动不正常、不三不四。也形容处境窘迫;办事被动;左右为难。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薛蝌)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尴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
    112

    半间半界

    成语拼音:
    bàn gān bàn gà
    成语解释:
    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成语出处:
    参见“半间不界”。
    113

    不慌不忙

    成语拼音:
    bù huāng bù máng
    成语解释:
    不慌张;不忙乱。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114

    百举百捷

    成语拼音:
    bǎi jǔ bǎi jié
    成语解释:
    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成语出处:
    《三国志 吴志 周鲂传》:“鲂生在江淮,长于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
    115

    百举百全

    成语拼音:
    bǎi jǔ bǎi quán
    成语解释: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夫智者审于量主,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116

    不骄不躁

    成语拼音:
    bù jiāo bù zào
    成语解释:
    骄:骄傲;躁:急躁。不骄傲;不急躁。
    成语出处: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117

    百伶百俐

    成语拼音:
    bǎi líng bǎi lì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肠有些狠毒。”
    118

    变脸变色

    成语拼音:
    biàn liǎn biàn sè
    成语解释:
    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成语出处: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119

    半青半黄

    成语拼音:
    bàn qīng bàn huáng
    成语解释: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120

    半死半生

    成语拼音:
    bàn sǐ bàn shēng
    成语解释: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成语出处:
    汉 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 ABAB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