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开头的成语 (2449个)

    781

    积德裕后

    成语拼音:
    jī dé yù hòu
    成语解释:
    指积累德行,则后世昌盛。
    成语出处:
    清 朱仕琇《又答李磻玉书》:“姊丈以一身榰柱百世之重,今继嗣未立,诚可忧也。况姻母太夫人年亦高矣,尤不能不以此为念也。积德裕后,古岂吾欺,今犹未验,何也!”
    782

    禁鼎一脔

    成语拼音:
    jìn dǐng yī luán
    成语解释: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成语出处:
    明沈鲤《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尝者可以知其味已。”
    783

    井底银瓶

    成语拼音:
    jǐng dǐ yín píng
    成语解释:
    银瓶:银制汲水器。银瓶掉到井底。比喻前功尽弃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784

    结党营私

    成语拼音:
    jié dǎng yíng sī
    成语解释:
    营:谋求。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785

    局地吁天

    成语拼音:
    jú dì yù tiān
    成语解释:
    吁天:呼天诉苦。形容悲痛诉说的样子
    成语出处:
    《尚书·召诰》:“以哀吁天。”
    786

    竞短争长

    成语拼音:
    jìng duǎn zhēng cháng
    成语解释:
    指与别人争优劣,比高下。
    成语出处:
    宋·陈亮《谢张侍御启》:“竞短争长,无复此梦。”
    787

    就地正法

    成语拼音:
    jiù dì zhèng fǎ
    成语解释: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死刑。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5回:“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就地正法。”
    788

    煎豆摘瓜

    成语拼音:
    jiān dòu zhāi guā
    成语解释:
    比喻亲属相残
    成语出处:
    三国 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唐 李贤《黄台瓜辞》:“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789

    家道中落

    成语拼音:
    jiā dào zhōng luò
    成语解释:
    家业衰败,境况没有从前富裕。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虽然他家太爷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
    790

    涓滴之劳

    成语拼音:
    juān dī zhī láo
    成语解释:
    涓:细流;滴:水珠。很小的一点功劳。
    成语出处:
    唐 李世民《赐刘洎自尽诏》:“刘洎出自闾武,言行罕称,于国无涓滴之劳,在朕匪粉榆之旧。”
    791

    截断众流

    成语拼音:
    jié duàn zhòng liú
    成语解释:
    喻识见玄远,超情越识。
    成语出处:
    《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朱子语类》卷七六:“如复其天地之心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此截断众流句。”
    792

    夹袋中人物

    成语拼音:
    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
    成语解释:
    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
    成语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
    793

    尽地主之谊

    成语拼音:
    jìn dì zhǔ zhī yì
    成语解释:
    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794

    骄儿騃女

    成语拼音:
    jiāo ér bā nǚ
    成语解释:
    指天真幼稚的儿童。骄,通“娇”。
    成语出处:
    明·文征明《耕渔轩倡酬名迹序》:“间有所存,其不为骄儿騃女为覆瓿之资者几何矣。”
    795

    极恶不赦

    成语拼音:
    jí è bù shè
    成语解释:
    罪大恶极,不可饶恕。
    成语出处:
    清·龚炜《巢林笔谈续编·牛肉鳝鱼》:“按《唐律》屠牛者,在极恶不赦内。”
    796

    谲而不正

    成语拼音:
    jué ér bù zhèng
    成语解释: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797

    积讹成蠹

    成语拼音:
    jī é chéng dù
    成语解释:
    指谬误积久,败坏人心。
    成语出处:
    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理,而豪猾时逾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多堕业;列郡在乎颁条,而干禁或未绝;又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格。俗恬风靡,积讹成蠹。”
    798

    蹇谔匪躬

    成语拼音:
    jiǎn è fěi gōng
    成语解释:
    见“蹇蹇匪躬”。
    成语出处:
    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张九龄在相位,有蹇谔匪躬之诚,元宗既在位年深,稍怠庶政,每见帝无不极言得失。”
    799

    惊耳骇目

    成语拼音:
    jīng ěr hài mù
    成语解释: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800

    疾恶好善

    成语拼音:
    jí è hào shàn
    成语解释:
    憎恨丑恶,喜好善美。形容事非界线清楚
    成语出处:
    《新唐书·王珪传》:“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 J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