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开头的成语 (805个)

    761

    彷徨歧途

    成语拼音:
    páng huáng qí tú
    成语解释:
    犹犹豫豫怕走上岔道
    成语出处:
    762

    彷徨四顾

    成语拼音:
    páng huáng sì gù
    成语解释:
    彷徨:徘徊,游移不定。游移不定,四处观望。形容犹豫不决的神情
    成语出处:
    宋·陈亮《酌古论四·崔浩》:“数日之间,众未及聚,谋未及生,彷徨四顾,而莫知所以为御。”
    763

    被甲持兵

    成语拼音:
    pī jiǎ chí bīng
    成语解释:
    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764

    被甲据鞍

    成语拼音:
    pī jiǎ jù ān
    成语解释:
    形容武将年虽老而壮志不减。
    成语出处:
    《後汉书 马援传》载:汉 马援年六十二,请出征,光武帝以其老,未许。“援自请曰: ‘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也!’”。
    765

    否极生泰

    成语拼音:
    pǐ jí shēng tài
    成语解释: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几时得否极生泰,看别人青云独步立瑶阶。”
    766

    否极泰回

    成语拼音:
    pǐ jí tai huí
    成语解释:
    见“否2极泰来”。
    成语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漏贼》:“想何年甚时,否极泰回,夫荣子贵。”
    767

    否极泰来

    成语拼音:
    pǐ jí tài lái
    成语解释:
    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成语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768

    否极泰至

    成语拼音:
    pǐ jí tài zhì
    成语解释:
    否:坏;泰:好,顺利。坏的达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厄运终了好运就来。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成语出处:
    宋·苏轼《量移廉州表》:“否极泰至,虽物理之常然;昔弃今收,岂罪余之敢望!”
    769

    被甲载兵

    成语拼音:
    pī jiǎ zài bīng
    成语解释:
    身穿铠甲,手拿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
    成语出处:
    唐·韩愈《画记》:“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
    770

    被坚执锐

    成语拼音:
    pī jiān zhí ruì
    成语解释: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前日天下大乱,兵革并起,万民苦殃,朕亲被坚执锐,自帅士卒,犯危难,平暴乱,立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训也。”
    771

    被甲执锐

    成语拼音:
    pī jiǎ zhí ruì
    成语解释:
    被:通“披”,穿戴;甲: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已而之细柳军,军吏被甲执锐,榖弓弩持满。”
    772

    否去泰来

    成语拼音:
    pǐ qù tai lái
    成语解释:
    指厄运过去,好运到来。
    成语出处:
    前蜀·韦庄《湘中作》诗:“否去泰来终可待,寒夜休唱《饭牛歌》。”
    773

    暴腮龙门

    成语拼音:
    pù sāi lóng mén
    成语解释: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成语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774

    被苫蒙荆

    成语拼音:
    pī shān méng jīng
    成语解释:
    被:披;苫:用草做成的垫;蒙:冒着。披着草苫子,顶着用荆棘编的器物。形容受尽艰辛,吃尽劳苦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乃吾祖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775

    歠菽饮水

    成语拼音:
    pá shū yǐn shuǐ
    成语解释: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
    776

    题足

    成语拼音:
    pǐn tóu tí zú
    成语解释:
    亦作“品论足”。①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②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题足,纷纷若狂。
    777

    跣足

    成语拼音:
    péng tóu xiǎn zú
    成语解释:
    蓬:散乱。跣:赤脚。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亦作“披跣足”、“蓬赤脚”。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买臣妻的后夫亦在役中,其妻蓬跣足,随伴送饭。”
    778

    否往泰来

    成语拼音:
    pǐ wǎng tai lái
    成语解释:
    见“否2去泰来”。
    成语出处:
    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779

    被绣昼行

    成语拼音:
    pī xiù zhòu xíng
    成语解释:
    穿着锦绣衣服白天出行。指在人前夸耀自己富贵
    成语出处:
    晋·陆云《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被绣昼行,昔人攸羡。”
    780

    被绣之牺

    成语拼音:
    pī xiù zhī xī
    成语解释:
    被:通“披”;牺:祭祀用的牲畜。披着锦绣的牲牛。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余生的人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 P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