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开头的成语 (2624个)

    221

    声色不动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bù dòng
    成语解释: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动:变动。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非常镇静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众人道是一番天样大、火样急的事,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闲,声色不动,化做一杯雪水。”
    222

    熟视不睹

    成语拼音:
    shú shì bù dǔ
    成语解释:
    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成语出处:
    晋·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223

    誓死不贰

    成语拼音:
    shì sǐ bù èr
    成语解释:
    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
    成语出处:
    《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
    224

    杀身报国

    成语拼音:
    shā shēn bào guó
    成语解释:
    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成语出处:
    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225

    食生不化

    成语拼音:
    shí shēng bù huà
    成语解释:
    谓生吞活剥,不善灵活运用。
    成语出处: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统论》:“即如诗家临摹老杜,岂不名手,然食生不化,反受其累。”
    226

    神色不惊

    成语拼音:
    shén sè bù jīng
    成语解释:
    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成语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227

    伸手不见五指

    成语拼音: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
    成语解释: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228

    声色并厉

    成语拼音:
    shēng sè bìng lì
    成语解释:
    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便从己。”
    229

    神色不挠

    成语拼音:
    shén sè bù náo
    成语解释:
    神色:神情,态度;挠:屈,弯曲。神情无所改变
    成语出处:
    宋·李孜《纂异记·浮梁张令》:“庖人炙羊方熟,有黄衫者,据盘而走,仆夫连叱,神色不挠。”
    230

    授受不亲

    成语拼音:
    shòu shòu bù qīn
    成语解释:
    授:给予;受:接受。旧指男女不能互相亲手递受物品。指儒家束缚男女的礼教。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231

    誓死不屈

    成语拼音:
    shì sǐ bù qū
    成语解释: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成语出处: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232

    上树拔梯

    成语拼音:
    shàng shù bá tī
    成语解释:
    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
    成语出处:
    宋 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
    233

    生死不渝

    成语拼音:
    shēng sǐ bù yú
    成语解释:
    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成语出处: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然其先必有数十人或数百人,同一心志,生死不渝。”
    234

    生死不易

    成语拼音:
    shēng sǐ bù yì
    成语解释:
    易:改变。活着还是死了都不改变。形容对理想、情谊等的忠贞不移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权曰:‘孤与子渝,有生死不易之盟。’”
    235

    誓死不渝

    成语拼音:
    shì sǐ bù yú
    成语解释:
    立誓至死不变。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乞讨黄贼状》:“阵力之志,誓死不渝。”
    236

    蔬食布衣

    成语拼音:
    shū shí bù yī
    成语解释:
    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
    《梁书·张嵊传》:“嵊父临青州,为土民所害。嵊感家祸,终身蔬食布衣,手不执刀刃。”
    237

    善善从长

    成语拼音:
    shàn shàn cóng cháng
    成语解释:
    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
    成语出处: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238

    随俗沉浮

    成语拼音:
    suí sú chén fú
    成语解释:
    顺随世俗,没有己见。
    成语出处:
    《晋书 文苑传 王沉》:“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随俗沉浮,为时豪所抑。”
    239

    社鼠城狐

    成语拼音:
    shè shǔ chéng hú
    成语解释:
    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做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成语出处:
    宋 李纲《八月十一日次茶陵县入界湖南有感》诗:“巨蠹推穷付囹圄,社鼠城孤扫巢穴。”
    240

    散伤丑害

    成语拼音:
    sàn shāng chǒu hài
    成语解释:
    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成语出处:
    《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 S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