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开头的成语 (2624个)

    681

    食不兼味

    成语拼音:
    shí bù jiān wèi
    成语解释:
    见“食不二味”。
    成语出处:
    《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682

    书不尽意

    成语拼音:
    shū bù jìn yì
    成语解释:
    犹书不尽言。
    成语出处:
    《北齐书·文苑传·祖鸿勋》:“与阳休之书曰:‘……已矣哉,书不尽意。’”
    683

    势不可挡

    成语拼音:
    shì bú kě dǎng
    成语解释:
    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与“势不可当”同义。
    成语出处:
    《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684

    势不可遏

    成语拼音:
    shì bù kě è
    成语解释:
    犹势不可当。
    成语出处:
    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685

    时不可逢

    成语拼音:
    shí bù kě féng
    成语解释:
    逢:遭遇,遇见。大好时机平日不易遇到
    成语出处:
    《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686

    俗不可耐

    成语拼音:
    sú bù kě nài
    成语解释:
    庸俗得使人受不了。俗:庸俗;耐:忍受。
    成语出处: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铤,可三四两许,秀才掇内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687

    俗不堪耐

    成语拼音:
    sú bù kān nài
    成语解释:
    俗:庸俗;堪:可;耐:忍受。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语出处: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但这种俗不堪耐的广告对于我也觉得有几份依依欲动的神气了。”
    688

    势不可为

    成语拼音:
    shì bù kě wéi
    成语解释:
    为:做,干。大势已去,无能为力
    成语出处: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俦诸将而语之。”
    689

    俗不可医

    成语拼音:
    sú bù kě yī
    成语解释:
    俗气已深,不可救药。
    成语出处: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690

    势不两存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cún
    成语解释:
    见“势不两立”。
    成语出处:
    《韩非子·孤愤》:“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
    691

    数白论黄

    成语拼音:
    shǔ bái lùn huáng
    成语解释:
    白:白银;黄:黄金。比喻计较金钱。
    成语出处:
    明 汤显祖《邯郸记 赠试》:“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
    692

    势不两立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693

    势不两全

    成语拼音:
    shì bù liǎng quán
    成语解释:
    势:情势,状况。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今弟遘恶,此势不两全。”
    694

    食不累味

    成语拼音:
    shí bù lèi wèi
    成语解释:
    同“食不二味”。
    成语出处:
    《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
    695

    食辨劳薪

    成语拼音:
    shí biàn láo xīn
    成语解释:
    形容见识卓越。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
    696

    树碑立传

    成语拼音:
    shù bēi lì zhuàn
    成语解释:
    树:建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树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桓彬传》:“蔡邕等共论序其志,佥以为彬有过人者四……乃共树碑而颂焉。”
    697

    身败名隳

    成语拼音:
    shēn bài míng huī
    成语解释:
    见“身败名裂”。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纵使才大如海,也会令名不终,否则浪得虚名,毕竟才无足取,甚而至于弄得身败名隳的都有。”
    698

    身败名裂

    成语拼音:
    shēn bài míng liè
    成语解释:
    地位丧失;名声败坏。现在也形容干了坏事;遭到彻底失败。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3回:“看来许多举人、进士做了官,往往因为几十两银子的贿弄,身败名裂。”
    699

    疏不谋亲

    成语拼音:
    shū bù móu qīn
    成语解释:
    疏:疏远;谋:图谋,营求。关系疏远者不会去离间关系亲近的
    成语出处:
    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
    700

    士饱马腾

    成语拼音:
    shì bǎo mǎ téng
    成语解释: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 S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