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开头的成语 (1324个)

    141

    铜铸铁浇

    成语拼音:
    tóng zhù tiě jiāo
    成语解释:
    见“铜浇铁铸”。
    成语出处:
    张英《老年突击队》:“大炮师傅,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这点辛苦算得什么!”
    142

    徒子徒孙

    成语拼音:
    tú zǐ tú sūn
    成语解释: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成语出处:
    《花月痕》第51回:“是夜心印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孙。”
    143

    凸凹不平

    成语拼音:
    tū āo bù píng
    成语解释:
    指凹进与凸出,不在同一水平面
    成语出处:
    《中国的西北角·陕甘形势片断》:“路面凸凹不平,车行其上,忽高忽低。”
    144

    偷安苟且

    成语拼音:
    tōu ān gǒu qiě
    成语解释:
    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成语出处:
    宋·苏轼《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偷安苟且,不为子孙长久虑。”
    145

    探奥索隐

    成语拼音:
    tàn ào suǒ yǐn
    成语解释:
    奥:深奥;隐:秘密。探索幽深隐微的事理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卷:“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
    146

    踏步不前

    成语拼音:
    tà bù bù qián
    成语解释:
    在原地踏步,没有前进。比喻事情没有进展
    成语出处: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三章:“你们以为武汉在望,唾手可得,为什么我们倒在这儿踏步不前?”
    147

    挺拔不群

    成语拼音:
    tǐng bá bù qún
    成语解释:
    挺拔:直立高耸。形容特立超群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史·沈辽传》:“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148

    铁板不易

    成语拼音:
    tiě bǎn bù yì
    成语解释:
    易:变易,更改。像铁板那样不能改变。形容不变的,不可更改的。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所谓‘臧谷亡羊’,其亡必多。这是铁板不易的话。”
    149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成语拼音:
    tǎn bái cóng kuān,kàng jù cóng yán
    成语解释:
    坦白:无隐瞒。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
    成语出处:
    毛泽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多数从宽,少数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150

    投笔从戎

    成语拼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成语解释: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151

    吐哺辍洗

    成语拼音:
    tǔ bǔ chuò xǐ
    成语解释: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成语出处: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
    152

    螳臂挡车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ǎng chē
    成语解释: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成语出处: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153

    铁板钉钉

    成语拼音:
    tiě bǎn dìng dìng
    成语解释:
    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成语出处:
    范乃成《小技术员战胜神仙手》:“[老汉]右手的烟袋朝着支书手中的计划点了几点,铁板钉钉似的崩出来三个字:‘我反对!’”
    154

    天崩地解

    成语拼音:
    tiān bēng dì jiě
    成语解释: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成语出处:
    清·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
    155

    投鞭断流

    成语拼音:
    tóu biān duàn liú
    成语解释: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成语出处: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156

    通变达权

    成语拼音:
    tōng biàn dá quán
    成语解释:
    同“通权达变”。
    成语出处: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157

    天崩地陷

    成语拼音:
    tiān bēng dì xiàn
    成语解释: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此人善造火炮,能去十四五里远近,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
    158

    螳臂当辕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āng yuán
    成语解释:
    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159

    螳臂当辙

    成语拼音:
    táng bì dāng zhé
    成语解释: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成语出处: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 斗促织》:“螳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160

    螳臂扼辙

    成语拼音:
    táng bì è zhé
    成语解释: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成语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 T开头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