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一目的成语 (17个)

    1

    数行

    成语拼音:
    yī mù shù xíng
    成语解释:
    十行。
    成语出处:
    清·钮琇《觚剩续编·英豪举动》:“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中堂,鳞摊诸卷于上,左右置酒坛,剑口,手操不律,数行。”
    2

    五行

    成语拼音:
    yī mù wǔ xíng
    成语解释:
    十行。
    成语出处:
    《辽史·杨遵勖传》:“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五行俱下,判决如流。”
    3

    罗之

    成语拼音:
    luó zhī yī mù
    成语解释:
    网之孔。比喻局部在整体中才能起其作用;脱离了整体,局部便不起作用。
    成语出处:
    《淮南子 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也。今非昔比为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4

    了然

    成语拼音:
    yī mù liǎo rán
    成语解释:
    :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眼就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了然。”
    5

    十行

    成语拼音:
    yī mù shí háng
    成语解释: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成语出处:
    宋 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十行读书。”
    6

    之士

    成语拼音:
    yī mù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成语出处: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志雅堂杂抄》:“此书成于元代,道学之风甚盛,而能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之士,动以诋斥宋儒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7

    殊涂同归

    成语拼音:
    shū tú tóng guī
    成语解释:
    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本谓由不同途径达到同的地。后以喻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相同结果。
    成语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致而百虑。”孔颖达疏:“言天下万事终则同归于,但初时殊异其涂路也。”
    8

    见了然

    成语拼音:
    yī jiàn le rán
    成语解释:
    了然。
    成语出处:
    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见了然。”
    9

    叶蔽,不见泰山

    成语拼音: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蔽:遮挡;泰山:山名。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
    《鹗冠子·天则》:“叶蔽,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10

    叶障

    成语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
    成语解释:
    眼睛被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成语出处:
    毛泽东《论持久战》:“叶障,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 关于一目的成语 形容一目的成语 描述一目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