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三三的成语 (443个)

    201

    顶五

    成语拼音:
    āi sān dǐng wǔ
    成语解释: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顶五的进店安歇。”
    202

    不管七二十一

    成语拼音: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语解释: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203

    不问七二十一

    成语拼音: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
    成语解释: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204

    此地无银十两

    成语拼音: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
    成语解释: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成语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205

    错四

    成语拼音:
    chā sān cuò sì
    成语解释:
    颠倒错乱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这小厮本说的丁一确二,这婆子生扭做差错四。”
    206

    过四

    成语拼音:
    chuán sān guò sì
    成语解释:
    传闲话,说是非
    成语出处:
    石灵《捕蝗者》:“就是有那些不识好歹的人说几句闲言杂语,你在大爹面前,也该遮盖遮盖,怎么传过四,又惹他老人家生气!”
    207

    楚虽户,亡秦必楚

    成语拼音:
    chǔ suī sān hù,wáng qín bì chǔ
    成语解释:
    户:几户人家;亡:灭;秦:秦国。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虽小,决心大也能成功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户,亡秦必楚’也。”
    208

    此中

    成语拼音:
    cǐ zhōng sān mèi
    成语解释:
    昧:佛教用语,梵文音译词,意思是“正定”,即屏绝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门修养之法。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
    成语出处:
    唐·李肇《国史补·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昧。”
    209

    大酺

    成语拼音:
    dà pú sān rì
    成语解释:
    酺:聚饮。大聚饮
    成语出处:
    晋·陈寿《国志·魏志·文帝纪》:“饶安县言白雉见。”裴松之注引《魏书》:“赐饶安县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日。”
    210

    得其

    成语拼音:
    dé qí sān mèi
    成语解释:
    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成语出处:
    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昧。”
    211

    不着两

    成语拼音:
    dào sān bù zháo liǎng
    成语解释:
    道:说话;着:接触到。说话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成语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道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212

    倒四

    成语拼音:
    diān sān dǎo sì
    成语解释:
    指错乱没有次序。形容思路、言语、做事等条理不清、颠倒混乱;毫无次序。
    成语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连拜了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倒四,坐卧不安。”
    213

    倒四颠

    成语拼音:
    dǎo sì diān sān
    成语解释:
    颠:颠倒。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3回:“来呵!到明日,只弄得倒四颠,一个黑沙,也是不值。”
    214

    读书

    成语拼音:
    dú shū sān dào
    成语解释: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成语出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到之中,心到最紧。”
    215

    鼎足而

    成语拼音:
    dǐng zú ér sān
    成语解释:
    比喻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个方面。
    成语出处: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焉。”
    216

    二帝

    成语拼音:
    èr dì sān wáng
    成语解释:
    二帝:唐尧、虞舜;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昔在二帝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217

    逢人且说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成语拼音: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
    成语解释: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18

    逢人且说分话

    成语拼音: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
    成语解释: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19

    逢人只说分话

    成语拼音: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
    成语解释: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220

    差五

    成语拼音:
    gé sān chà wǔ
    成语解释:
    比喻时常发生
    成语出处: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差五地吃着。”
    * 关于三三的成语 形容三三的成语 描述三三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