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三三的成语 (443个)

    121

    接五

    成语拼音:
    lián sān jiē wǔ
    成语解释:
    同“连接二”。
    成语出处:
    清·顾禄《清嘉录·放断鹞》:“晚或系灯于线之腰,连接五,曰鹞灯。”
    122

    六问

    成语拼音:
    liù wèn sān tuī
    成语解释:
    谓反复审讯。
    成语出处: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折:“我是个妇女家,怎熬这六问推。”
    123

    茅庐

    成语拼音:
    máo lú sān gù
    成语解释:
    见“草庐顾”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顾到南阳。”
    124

    没四

    成语拼音:
    méi sān méi sì
    成语解释:
    不四,行为不端正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还有几个没没四帮闲的,专一在街上寻些空头事过日子。”
    125

    日高

    成语拼音:
    rì gāo sān zhàng
    成语解释:
    犹日上竿。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126

    日上竿

    成语拼音:
    rì shàng sān gān
    成语解释:
    太阳升起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成语出处:
    宋 杨亿《劝石集贤饮》诗:“日上竿宿雾披,章台走马帽檐欹。”
    127

    让再让

    成语拼音:
    ràng zài ràng sān
    成语解释:
    谓几次番地推让。
    成语出处:
    明·史可法《复多尔衮书》:“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仅允监国。”
    128

    杯和万事

    成语拼音:
    sān bēi hé wàn shì
    成语解释:
    和:缓和。指饮酒可以解脱愁闷消除烦恼
    成语出处: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折:“可不道‘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129

    班六房

    成语拼音:
    sān bān liù fáng
    成语解释:
    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想这新年大节,老爷衙门里,班六房,那一位不送帖子来?”
    130

    般两样

    成语拼音:
    sān bān liǎng yàng
    成语解释:
    ①多个。②耍手段,弄花样。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67卷:“天下只是一个道理,更无般两样。”
    131

    不知

    成语拼音:
    sān bù zhī
    成语解释:
    指对开头、中间到结尾一无所知。也指什么都不知道
    成语出处: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八回:“清晨起来,恐怕苏友白见亲事不成,不知去了,便忙忙梳洗了,亲到寺中来请他。”
    132

    寸不烂之舌

    成语拼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成语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133

    差两错

    成语拼音:
    sān chā liǎng cuò
    成语解释:
    比喻偶然的差错。
    成语出处: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七章:“你要出了差两错,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
    134

    尺童子

    成语拼音:
    sān chǐ tóng zǐ
    成语解释:
    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
    成语出处:
    《宋史·胡铨传》:“夫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135

    寸之舌

    成语拼音:
    sān cùn zhī shé
    成语解释: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36

    叠阳关

    成语拼音:
    sān dié yáng guān
    成语解释:
    即《阳关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段,原诗反复次,故称“叠”。后泛指送
    成语出处:
    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137

    分鼎足

    成语拼音:
    sān fēn dǐng zú
    成语解释:
    鼎:古代炊具,足两耳。比喻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138

    翻四覆

    成语拼音:
    sān fān sì fù
    成语解释:
    、四:形容次数之多。翻、覆:反复。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
    明 张岱《石匮书后集 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翻四覆,夕改朝更。”
    139

    反四覆

    成语拼音:
    sān fǎn sì fù
    成语解释:
    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
    清·蒋士铨《空谷香·杀舱》:“阿呀!这厮反四覆,可恼,可恼。”
    140

    番四覆

    成语拼音:
    sān fān sì fù
    成语解释:
    番:次;覆:反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成语出处:
    清·敖英《彩雪亭杂言·邝子元》:“或事到跟前,可以顺应,却乃畏首畏尾,番四覆,犹豫不决。”
    * 关于三三的成语 形容三三的成语 描述三三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