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下不下的成语 (258个)

    161

    风雨无阻

    成语拼音:
    fēng yǔ wú zǔ
    成语解释:
    受刮风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162

    鹘仑吞枣

    成语拼音:
    gǔ lún tūn zǎo
    成语解释:
    把枣子整个儿吞细嚼辨味。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化,加分析。
    成语出处:
    宋·朱熹《答许顺之书》:“今动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163

    工力悉敌

    成语拼音:
    gōng lì xī dí
    成语解释:
    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的功夫、力量;相上。多指艺术方面的造诣分高低。
    成语出处:
    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
    164

    拱手垂裳

    成语拼音:
    gǒng shǒu chuí cháng
    成语解释:
    拱手:两手合抱在胸前;垂:垂衣裳。两手合抱在胸前端坐。形容统治者做什么便使天太平
    成语出处:
    《尚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治。”
    165

    祸乱滔天

    成语拼音:
    huò luàn tāo tiān
    成语解释: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动荡安。
    成语出处: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166

    浑沦吞枣

    成语拼音:
    hún lún tūn zǎo
    成语解释:
    整个地吞枣子。比喻笼统地接受,加分析,食而化。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4卷:“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
    167

    狐埋狐搰

    成语拼音:
    hú mái hú hú
    成语解释:
    搰:挖掘。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又把挖出来看看。比喻疑虑过多,能成事。
    成语出处:
    《国语 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168

    衡石量书

    成语拼音:
    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语解释: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中呈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中呈得休息。”
    169

    皇天负苦心人

    成语拼音:
    huáng tiān bù fù kǔ xīn rén
    成语解释:
    天公会辜负苦心人的意愿。意谓只要肯苦功,坚持干去,愿望一定能实现。
    成语出处:
    茅盾《子夜》十六:“再说一句笑话,内人保的寿险后天满期,要是当真今天出了事,就算皇天负苦心人。”
    170

    秽言污语

    成语拼音:
    huì yán wū yǔ
    成语解释:
    指粗俗流、堪入耳的话。
    成语出处:
    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171

    秽语污言

    成语拼音:
    huì yǔ wū yán
    成语解释:
    秽:污浊,肮脏。指粗俗流、堪入耳的话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绝口的乱骂。”
    172

    上茬

    成语拼音:
    jiē bù shàng chá
    成语解释:
    上别人的话头说话,指能继续
    成语出处:
    173

    旋踵

    成语拼音:
    jì bù xuán zhǒng
    成语解释:
    计:计议,打算;旋踵:旋转脚跟。脚跟还未转过来,计议就定了来。形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拿定主意。也比喻行动迅速,毫犹豫。
    成语出处:
    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夫边郡之士……触白刃,早流矢,议反顾,计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174

    暇择

    成语拼音:
    jí bù xiá zé
    成语解释:
    在紧急的情况及选择。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175

    积财吝赏

    成语拼音:
    jī cái lìn shǎng
    成语解释:
    积:聚;吝:舍得。虽然广有钱财,却舍得赏赐部。形容十分吝啬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2回:“吾为汝御后,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176

    鹪巢蚊睫

    成语拼音:
    jiāo cháo wén jié
    成语解释:
    《晏子春秋·外篇十四》:“公曰:‘天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为惊。臣婴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后以“鹪巢蚊睫”极言细微。鹪,通“焦”。指焦螟。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外篇十四》:“公曰:‘天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为惊。臣婴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177

    积毁销骨

    成语拼音:
    jī huǐ xiāo gǔ
    成语解释:
    积毁: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178

    九合一匡

    成语拼音:
    jiǔ hé yī kuāng
    成语解释: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国才能。
    成语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为五恒伯长。”
    179

    季孟之间

    成语拼音:
    jì mèng zhī jiān
    成语解释: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指在季、孟两者之间,比上足,比有余。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180

    己溺己饥

    成语拼音:
    jǐ nì jǐ jī
    成语解释:
    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禹思天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可推卸的责任。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离娄》:“禹思天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 关于下不下的成语 形容下不下的成语 描述下不下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