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不知的成语 (278个)

    161

    亹亹

    成语拼音:
    wěi wěi bù yàn
    成语解释:
    亹亹:同“娓娓”。连续说话,疲倦。指讲话或文章十分精彩感人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论》:“若固之序事,激诡,抑抚,赡而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厌。”
    162

    置棋

    成语拼音:
    zhì qí bù dìng
    成语解释:
    置:放。指下棋时怎样下子才好。比喻遇事犹疑
    成语出处:
    宋·李纲《议责成》:“譬犹奕者,置棋定,足以胜敌。”
    163

    按图索骥

    成语拼音:
    àn tú suǒ jì
    成语解释:
    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变通。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可得,亦已明矣。”
    164

    板板六十四

    成语拼音:
    bǎn bǎn liù shí sì
    成语解释: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得增减。比喻刻板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成语出处:
    清 范寅《越谚 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活。”
    165

    达时务

    成语拼音:
    bù dá shí wù
    成语解释:
    务:事物;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指认识当前重要的事态和时代的潮流。现也指待人接物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4卷:“设或达时务,则报与田牛儿,回去告官,教他性命也自难保。”
    166

    以为耻,反以为荣

    成语拼音:
    bù yǐ wéi chǐ,fǎn yǐ wéi róng
    成语解释:
    耻:耻辱;荣:荣耀。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羞耻
    成语出处: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懂,或懂得甚少,以为耻,反以为荣。”
    167

    仓皇失措

    成语拼音:
    cāng huáng shī cuò
    成语解释: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168

    沉迷

    成语拼音:
    chén mí bù wù
    成语解释:
    形容觉悟
    成语出处: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0回:“他是那样劝你,你还多方辩饰,沉迷悟。”
    169

    笃学

    成语拼音:
    dǔ xué bù juàn
    成语解释:
    笃学:专心好学;倦:疲倦。专心好学,疲倦。
    成语出处:
    明·方孝儒《与郑叔度书》:“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笃学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170

    笃志

    成语拼音:
    dǔ zhì bù juàn
    成语解释:
    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疲倦
    成语出处:
    《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倦。”
    171

    耳濡目击

    成语拼音:
    ěr rǔ mù jī
    成语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
    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习而能者。”
    172

    耳濡目染

    成语拼音:
    ěr rú mù rǎn
    成语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学以能。”
    173

    耳食之言

    成语拼音:
    ěr shí zhī yán
    成语解释:
    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滋味。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174

    狗苟蝇营

    成语拼音:
    gǒu gǒu yíng yíng
    成语解释:
    比喻为了名利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羞耻。
    成语出处:
    宋 文天祥《御试策一道》:“牛维马絷,狗苟蝇营,患得患失,无所至者,无怪也。”
    175

    昏昏默默

    成语拼音:
    hūn hūn mò mò
    成语解释:
    ①看见听到的状态。谓至道难见莫测。②迷糊,所以。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176

    诲人

    成语拼音:
    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解释:
    诲:教导;诱导;倦:厌烦。指教导别人而疲倦。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默而识之,学而厌,诲人倦,何有于我哉!”
    177

    举措

    成语拼音:
    jǔ cuò bù dìng
    成语解释:
    举措:行动。拿着棋子,该如何下。比喻犹豫
    成语出处:
    178

    刻舟求剑

    成语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语解释:
    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成语出处:
    战国 吕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行,求剑若此,亦惑乎?”
    179

    六神

    成语拼音:
    liù shén bǔ ān
    成语解释:
    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如何才好。
    成语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安。”
    180

    茫然自失

    成语拼音:
    máng rán zì shī
    成语解释:
    若有所失而又所以的样子
    成语出处: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寝,以至骨立。”
    * 关于不知的成语 形容不知的成语 描述不知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