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肯的成语 (14个)

    1

    成语拼音:
    dòng zhòng kěn qìng
    成语解释:
    动:往往,每每;:切,打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比喻问题的关键。指常常击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技经綮之未尝。”
    2

    成语拼音:
    dòng zhōng kěn qǐ
    成语解释:
    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
    成语出处:
    《元史 韩性传》:“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性从容开导,洞綮,裨益者多。”
    3

    言必有

    成语拼音:
    yán bì yǒu zhòng
    成语解释:
    :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
    4

    成语拼音:
    shēn zhōng kěn qìng
    成语解释:
    比喻分析深刻,能击要害,或能说到点子上。
    成语出处:
    5

    谈言微

    成语拼音:
    tán yán wēi zhòng
    成语解释:
    :微妙而又恰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序》:“谈言微,亦可以解纷。”
    6

    不痒不痛

    成语拼音:
    bù yǎng bù tòng
    成语解释:
    既不痛也不痒。比喻不,没触及要害,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不痒不痛,浑身上或寒或热;没撩没乱,满腹又饱又饥。”
    7

    支分节解

    成语拼音:
    zhī fēn jié jiě
    成语解释:
    亦作“支分族解”。把肢体与关节一一分开。节,关节。族,骨节交错盘结之处。比喻剖析义理,详尽
    成语出处:
    宋·朱熹《〈庸章句〉序》:“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
    8

    大放厥词

    成语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
    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9

    隔靴搔痒

    成语拼音:
    gé xuē sāo yǎng
    成语解释:
    隔着靴子挠痒痒。原为禅宗用语;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不;不贴切;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
    10

    虎穴得子

    成语拼音:
    hǔ xué dé zǐ
    成语解释:
    比喻诗文贴切
    成语出处:
    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11

    妙言要道

    成语拼音:
    miào yán yào dào
    成语解释: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成语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12

    逆耳之言

    成语拼音:
    nì ěr zhī yán
    成语解释:
    听起来不舒服的话(多指尖锐、的劝告或批评)。
    成语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13

    探渊索珠

    成语拼音:
    tàn yuān suǒ zhū
    成语解释:
    渊:深潭。深探九重之渊,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复推敲文词,务求得宜
    成语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9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14

    要言妙道

    成语拼音:
    yào yán miào dào
    成语解释:
    要:重要,;妙:神妙,深微。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成语出处:
    汉 枚乘《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
    * 关于中肯的成语 形容中肯的成语 描述中肯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