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事物的成语 (961个)

    441

    类聚群分

    成语拼音:
    lèi jù qún fēn
    成语解释: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成语出处:
    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442

    略见一斑

    成语拼音:
    lüè jiàn yī bān
    成语解释:
    略:大致;斑:斑纹。大致可以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从见到的一点可以推知的全部。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443

    来历不明

    成语拼音:
    lái lì bù míng
    成语解释:
    来历:由来。人或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成语出处:
    宋 周密《癸辛杂识 前集 郑仙姑》:“适新建县有阙氏者,雇一婢,来历不明。”
    444

    淋漓尽致

    成语拼音:
    lín lí jìn zhì
    成语解释: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成语出处:
    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445

    零零碎碎

    成语拼音:
    líng líng suì suì
    成语解释:
    细碎的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2回:“我还急忙不死,却不是零零碎碎受苦?”
    446

    流连忘返

    成语拼音:
    liú lián wàng fǎn
    成语解释:
    流连:留恋;舍不得离开。返:回;归。指沉迷于游乐而忘归。后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的留恋。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返谓之流,从流上而忘返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茺,乐酒无厌谓之亡。”
    447

    澧兰沅芷

    成语拼音:
    lǐ lán yuán zhǐ
    成语解释:
    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448

    历历在目

    成语拼音:
    lì lì zài mù
    成语解释:
    历历:清楚、分明。指和景象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一座青州城正临在北窗之下,见州里人家,历历在目。”
    449

    林林总总

    成语拼音:
    lín lín zǒng zǒng
    成语解释:
    林林:树木聚集成片的样子;总总:全部汇集状。形容人或繁多。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
    450

    了如指掌

    成语拼音:
    liǎo rú zhǐ zhǎng
    成语解释: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了解得非常清楚。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451

    零碎不全

    成语拼音:
    líng suì bù quán
    成语解释:
    指细碎不周全的
    成语出处:
    毛泽东《实践论》:“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452

    老生常谈

    成语拼音:
    lǎo shēng cháng tán
    成语解释: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453

    连锁反应

    成语拼音:
    lián suǒ fǎn yìng
    成语解释:
    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一系列相关的;只要一个产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
    成语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20章:“疑问一个套一个,急速地产生了连锁反应,把整个的观念境界全部搅乱了。”
    454

    履霜坚冰

    成语拼音:
    lǚ shuāng jiān bīng
    成语解释: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成语出处:
    《周易 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455

    庐山面目

    成语拼音:
    lú shān miàn mù
    成语解释: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
    清 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456

    来势汹汹

    成语拼音:
    lái shì xiōng xiōng
    成语解释:
    动作或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成语出处: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迂回,便牵扯到我。”
    457

    劳什子

    成语拼音:
    láo shí zǐ
    成语解释:
    指讨厌的东西或一般的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什么罕!人的高下不识,还说灵不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
    458

    履霜知冰

    成语拼音:
    lǚ shuāng zhī bīng
    成语解释:
    比喻见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成语出处:
    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459

    庐山真面

    成语拼音:
    lú shān zhēn miàn
    成语解释: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
    清 杨伦《序》:“所谓万丈光焰化作百重云雾者,自非摧陷廓清,不见庐山真面。”
    460

    庐山真面目

    成语拼音:
    lú shāng zhēn miàn mù
    成语解释: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关于事物的成语 形容事物的成语 描述事物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