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仁义者的成语 (4个)

    1

    出奴入主

    成语拼音:
    chū nú rù zhǔ
    成语解释:
    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主之,出奴之。”后以“出奴入主”谓挟门户成见。
    成语出处:
    唐·韩愈《原道》:“其言道德,不入於杨,则入於墨,不入於老,则入於佛;入於彼,必出於此,入主之,出奴之。”
    2

    膏粱文绣

    成语拼音:
    gāo liáng wén xiù
    成语解释:
    指富贵人家的奢华生活。亦泛指精细贵重的东西。语本《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赵岐注:“膏粱,细粱如膏也;文绣,绣衣服也。”
    成语出处:
    语本《孟子 ·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绣也。”岐注:“膏粱,细粱如膏也;文绣,绣衣服也。
    3

    息黥补劓

    成语拼音:
    xī qíng bǔ yì
    成语解释: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语本《庄子·大宗师》:“许由曰:‘而奚来为轵,夫尧既已黥汝以,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意而子曰:‘……庸讵知夫造物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成玄英疏:“我虽
    成语出处:
    《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4

    晬面盎背

    成语拼音:
    chén miàn àng bèi
    成语解释:
    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成语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上》:“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关于仁义者的成语 形容仁义者的成语 描述仁义者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