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出兵的成语 (20个)

    1

    无名

    成语拼音:
    bīng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
    没有正当理由。亦泛指行事无正当理由。《汉书·高帝纪》:“无名,事故不成。”《晋书·石勒传》:“昔赤眉、黄巾横逆宇宙,所以一旦败亡者,正以无名,聚而为乱。”亦作“师无名”。南朝陈·徐陵《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北齐广陵王书》:“辱告,承上党殿下及匹娄
    成语出处:
    《汉书·高帝纪》:“无名,事故不成。”
    2

    布阵

    成语拼音:
    xíng bīng bù zhèn
    成语解释:
    。带征和布置战斗阵势。泛指军事指挥之术。亦作“行列阵”。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
    3

    无名

    成语拼音:
    shī chū wú míng
    成语解释:
    师:军队;名:名义;理由。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无名,事故不成。”
    4

    有名

    成语拼音:
    shī chū yǒu míng
    成语解释:
    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师必有名。”
    5

    七纵七禽

    成语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成语解释:
    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
    成语出处: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6

    不逼好

    成语拼音:
    bīng bù bī hǎo
    成语解释:
    打仗;逼:威胁;好:指友好国家。不威胁友好的国家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相鲁》:“俘不干盟,不偪(逼)好。”
    7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成语拼音: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成语解释:
    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的险要地方凿孔支架,铺上木板而建成的通道,可以行军、运输粮草辎重,也可供马帮商旅通行。陈仓,是古代县名(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汉中通向关中的咽喉要道。本义是指刘邦将从汉中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不知是智,必然排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8

    动众

    成语拼音:
    qǐ bīng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9

    师无名

    成语拼音:
    chū shī wú míng
    成语解释:
    谓没有正当理由而征伐。
    成语出处: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师无名哉?”
    10

    起师动众

    成语拼音:
    qǐ shī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
    《晋书·吕纂传》:“夫起师动众,必参之天人,苟非其时,圣贤所不为。”
    11

    行军动众

    成语拼音:
    xíng jūn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朗传》:“且雨水方盛,非行军动众之时。”
    12

    兴师动众

    成语拼音:
    xīng shī dòng zhòng
    成语解释:
    旧指大规模。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兴、动:发动;众:指大队人马。
    成语出处:
    《吴子 励士》:“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接刃,而人乐死。”
    13

    传檄而定

    成语拼音:
    chuán xí ér dìng
    成语解释: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14

    传檄可定

    成语拼音:
    chuán xí kě dìng
    成语解释:
    传:传送,传递;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指不战而使对方归顺
    成语出处: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传檄可定,极言敌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为。”
    15

    大举进攻

    成语拼音:
    dà jǔ jìn gōng
    成语解释:
    大举:重大的行动。大规模,向敌方进攻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因吴佩孚此时目光,已从军事移到政治方面,也不大举进攻。”
    16

    犄角之势

    成语拼音:
    jī jiǎo zhī shì
    成语解释:
    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力牵制敌人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17

    旗开得胜

    成语拼音:
    qí kāi dé shèng
    成语解释:
    形容战斗顺利;一就取得了胜利。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18

    旗开取胜

    成语拼音:
    qí kāi qǔ shèng
    成语解释:
    形容战斗顺利,一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气盈,旗开取胜虏尘清。”
    19

    七擒七纵

    成语拼音:
    qī qín qī zòng
    成语解释:
    三国时,诸葛亮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20

    师直为壮

    成语拼音:
    shī zhí wéi zhuàng
    成语解释:
    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
    * 关于出兵的成语 形容出兵的成语 描述出兵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