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出出的成语 (417个)

    241

    并作

    成语拼音:
    fēng chū bìng zuò
    成语解释:
    :像群蜂巢,多而杂乱;作:兴起。形容纷纷兴起,层叠见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是以九家之术,蜂?作。”
    242

    一门

    成语拼音:
    fǎ chū yī mén
    成语解释:
    谓法律统一,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通。
    成语出处:
    《艺文类聚》卷五四引晋杜预《奏事》:“法一门,然后人知恒禁,吏无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243

    芙蓉

    成语拼音:
    fú róng chū shuǐ
    成语解释:
    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成语出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水,颜如错彩镂金。”
    244

    电入

    成语拼音:
    guǐ chū diàn rù
    成语解释:
    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雷声雨降,并应无穷,鬼电入,龙兴鸾集。”
    245

    河不

    成语拼音:
    hé bù chū tú
    成语解释: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现河图。因此黄河不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图,吾已矣夫。”
    246

    祸从口

    成语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语解释:
    灾祸从讲话中引。指说话不慎就会招来灾祸。
    成语出处:
    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
    247

    祸从口,病从口入

    成语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
    祸:灾祸。说话不小心就会招来灾祸,吃错东西就会生病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1卷:“谚有‘祸从口,病从口入’,甚好。”
    248

    祸从口,患从口入

    成语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
    成语解释:
    指说错了话要惹祸,吃错了东西要生病。后多以强调言语必须谨慎。
    成语出处:
    《周易·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孔颍达疏:“先儒云:祸从口,患从口入。”
    249

    洽背

    成语拼音:
    hàn chū qià bèi
    成语解释:
    同“汗流浃背”。
    成语出处:
    《汉书·王陵传》:“[周勃]汗洽背,愧不能对。”
    250

    行行状元

    成语拼音: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成语解释:
    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唐、宋时称进士及第的第一名;元代称殿式第一等第一名。后比喻本行中成绩最好的人。每种职业都有杰的人才。
    成语出处:
    明 冯惟敏《玉抱肚 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状元。”
    251

    横见侧

    成语拼音:
    héng jiàn cè chū
    成语解释:
    谓不自正面而从侧面表露来。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由水溪至水心崖记》:“四面峰峦如花蕊,纤苞浓朵,横见侧,二十里内,秀蒨阁眉,殆不可状。”
    252

    好事不门,恶事传千里

    成语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253

    好事不门,恶事行千里

    成语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门,恶事行千里。’”
    254

    好事不门,恶事扬千里

    成语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
    成语解释: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门,恶事扬千里。”
    255

    虎兕

    成语拼音:
    hǔ sì chū xiá
    成语解释: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成语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虎兕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56

    行伍

    成语拼音:
    háng wǔ chū shēn
    成语解释:
    行伍:古代军队编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当兵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3回:“幸亏炮船上统带赵大人是行伍身,天生海量。”
    257

    红杏

    成语拼音: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成语解释:
    红色的杏花穿墙外。指春天一派繁荣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势。
    成语出处:
    宋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诗:“春风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墙来。”
    258

    横翔捷

    成语拼音:
    héng xiáng jié chū
    成语解释:
    谓超逸特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执五寸之翰,书方尺之简,而列于大夫之上,横翔捷,冠压百吏。”
    259

    呼之或

    成语拼音:
    hū zhī huò chū
    成语解释: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
    成语出处:
    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
    260

    呼之欲

    成语拼音:
    hū zhī yù chū
    成语解释: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声;他就会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
    * 关于出出的成语 形容出出的成语 描述出出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