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刑罚的成语 (29个)

    1

    成语拼音:
    yǐ xíng qù xíng
    成语解释:
    遏止,意谓从重量,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的效果。
    成语出处:
    《商君书·靳令》:“行,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去事成。”高亨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饬令篇》无,是其证。”又《去强》:“以,国治。”
    2

    束杖理民

    成语拼音:
    shù zhàng lǐ mín
    成语解释:
    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具。
    成语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3

    不戮

    成语拼音:
    míng xíng bù lù
    成语解释:
    严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杀。
    成语出处:
    《商君书·赏》:“故禁奸止过,莫若重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故国无民。国无民,故曰:‘明不戮。’”
    4

    重赋

    成语拼音:
    fán xíng zhòng fù
    成语解释:
    过重的和繁多的赋税。亦作“繁重敛”。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齐景公不繁重赋,虽有田氏,齐不可取。”
    5

    期无

    成语拼音:
    xíng qī wú xíng
    成语解释:
    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从而达到不用开的目的。
    成语出处:
    语出《书 大禹谟》:“期于无。”
    6

    重敛

    成语拼音:
    fán xíng zhòng liǎn
    成语解释:
    繁:多;敛:征收。繁重的和赋税
    成语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张娘心许》:“只为着土木疲民,况边庭黩武连年,繁重敛谁不怨?”
    7

    峻法

    成语拼音:
    yán xíng jùn fǎ
    成语解释:
    峻:严酷。严厉的和严峻的法令。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峻法。”
    8

    义杀

    成语拼音:
    yì xíng yì shā
    成语解释:
    适当的与死
    成语出处:
    《尚书·康诰》:“用其义义杀。”
    9

    明德慎

    成语拼音:
    míng dé shèn fá
    成语解释:
    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
    成语出处:
    《尚书·康诰》:“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
    10

    敕法

    成语拼音:
    míng fá chì fǎ
    成语解释:
    ;敕:整饬。严明,整顿法度。
    成语出处:
    《周易 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敕法。”
    11

    修德慎

    成语拼音:
    xiū dé shèn fá
    成语解释:
    修:实行。实行德政,慎用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20回:“且劝吴主修德慎,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
    12

    鼎镬刀锯

    成语拼音:
    dǐng huò dāo jù
    成语解释:
    鼎:古代烹用的青铜器物。镬:大锅。鼎镬:是古代的酷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种酷具,引用指称最残酷的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若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虽赴鼎镬刀锯,亦无恨矣。”
    13

    决狱断

    成语拼音:
    jué yù duàn xíng
    成语解释:
    决:判决;狱:讼事;断:决断,判断。审理诉讼,判定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躬传》:“躬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多依矜恕,乃条诸重文可以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14

    秋荼密网

    成语拼音:
    qiū tú mì wǎng
    成语解释:
    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繁苛。
    成语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德》:“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15

    甘心鈇钺

    成语拼音:
    gān xīn fū yuè
    成语解释:
    甘心:情愿;鈇钺:同“斧钺”,古代军法杀人的斧子。指甘受
    成语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谁肯再甘心鈇钺,来奏君王!”
    16

    笞杖徒流

    成语拼音:
    chī zhàng tú liú
    成语解释: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种
    成语出处: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17

    斧钺之人

    成语拼音:
    fǔ yuè zhī rén
    成语解释:
    斧钺:古代杀人的斧子,泛指戮。指因犯罪而应受到的人
    成语出处:
    春秋·齐·管仲《管子·小匡》:“桓公大说,于是斋戒五日,将相管仲。管仲曰:‘斧钺之人也,幸以获生……若知国政,非臣之任也。’”
    18

    斧钺之诛

    成语拼音:
    fǔ yuè zhī zhū
    成语解释: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泛指死
    成语出处:
    《庄子 至乐》:“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此乎?'”
    19

    起偃为竖

    成语拼音:
    qǐ yǎn wéi shù
    成语解释:
    偃:卧躺。竖:立,站着。使躺着的人站起来。比喻给予减轻的恩惠。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钟繇传》:“繇欲轻减大辟之条,以增益刖之数,此即起偃为竖,化尸为人矣。”
    20

    政简

    成语拼音:
    zhèng jiǎn xíng qīng
    成语解释:
    指官吏的政绩显著;社会安定;人民乐业。政简:施行轻微的赋役或减免繁文缛节的政治措施。清:很少施用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 关于刑罚的成语 形容刑罚的成语 描述刑罚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