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医治的成语 (20个)

    1

    短针攻疽

    成语拼音:
    duǎn zhēn gōng jū
    成语解释:
    攻:;疽:毒疮。用短针去疗毒疮。比喻措施不力,是不能取得效果的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大论》:“设礼修文,有似穷,欲以短针而攻疽。”
    2

    旧病难

    成语拼音:
    jiù bìng nán yī
    成语解释:
    老毛病难于。比喻过去的缺点错误难以改正。
    成语出处:
    明 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则待作抱官囚,觅不着逃生计,急回头待悔来应迟,又不将心猿意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难移,旧病难。”
    3

    救黥

    成语拼音:
    jiù qíng yī yì
    成语解释:
    黥,刺面;劓,割鼻。均为古代刑罚。救黥劓,指刺面之伤,补上割掉之鼻,谓恢复本来面目。语出《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大宗师》:“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4

    心病难

    成语拼音:
    xīn bìng nán yī
    成语解释:
    。思想上的病不好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9卷:“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
    5

    头痛

    成语拼音:
    tóu tòng zhì tóu
    成语解释:
    指针对疼痛部位,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
    成语出处:
    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头,足痛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6

    不可救药

    成语拼音:
    bù kě jiù yào
    成语解释:
    药:用药疗。病重得没法。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之。”
    7

    作死马

    成语拼音:
    zuò sǐ mǎ yī
    成语解释:
    。比喻在无可奈何时作最后努力
    成语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第三卷:“入门见死马,跳梁走往死马头,嘘吸其鼻,顷之,马即能起,奋迅嘶鸣,饮食如常。”
    8

    膏肓之疾

    成语拼音:
    gāo huāng zhī jí
    成语解释:
    指不可的绝症。
    成语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9

    养痈自患

    成语拼音:
    yǎng yōng zì huàn
    成语解释: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5回:“不意姜尚作难肆横,竟克朕之四关也。今不早,是养痈自患也。”
    10

    病入骨隨

    成语拼音:
    bì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11

    病入骨髓

    成语拼音:
    bìng rù gǔ suǐ
    成语解释: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成语出处: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12

    刮骨去毒

    成语拼音:
    guā gǔ qù dú
    成语解释:
    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肩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13

    疾不可为

    成语拼音:
    jí bù kě wéi
    成语解释:
    疾:病;为:。病已不可
    成语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14

    疗疮剜肉

    成语拼音:
    liáo chuāng wān ròu
    成语解释:
    挖身上的肉来伤口。比喻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
    成语出处:
    清 壮者《扫迷帚》第24回:“若虑迷信一破,道德堕落,必以保存为得计,此又何异欲止渴而饮鸩,欲疗疮而剜肉。”
    15

    灵丹妙药

    成语拼音:
    líng dān miào yào
    成语解释:
    丹:按药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或是精炼的成药;灵丹:灵验;妙:指有特殊效力。能百病的灵验有效的药。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的是生姜大蒜辣憨葱。”
    16

    养痈成患

    成语拼音:
    yǎng yōng chéng huàn
    成语解释:
    留着毒疮不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真是养痈成患,将来他的羽翼越多,越难动手哩。”
    17

    养痈畜疽

    成语拼音:
    yǎng yōng xù jū
    成语解释:
    痈、疽:毒疮。养畜毒疮不。比喻庇护宽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若彼小人,便始而互相依托,后则互相忌嫉;始而养痈畜疽,后则纵虎放鹰。”
    18

    养痈遗患

    成语拼音:
    yǎng yōng yí huàn
    成语解释:
    痈:毒疮;患:祸害。生了毒疮不去;给自己酿成祸害。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己遭殃。也作“养痈遗害”、“养痈成患”。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19

    养痈贻患

    成语拼音:
    yǎng yōng yí huàn
    成语解释: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姑息坏人坏事,结果自己遭殃。
    成语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博善化之虚名,溃败决裂乃至此。养痈贻患,我之谓也夫!”
    20

    养痈致患

    成语拼音:
    yǎng yōng zhì huàn
    成语解释:
    痈:毒疮;患:祸害。留着毒疮不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 关于医治的成语 形容医治的成语 描述医治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