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受苦的成语 (11个)

    1

    锋镝之

    成语拼音:
    fēng dí zhī kǔ
    成语解释:
    锋:刀尖;镝:箭头;锋镝:刀剑,指战争。比喻饱战争的
    成语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4章:“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锋镝之。”
    2

    不堪言

    成语拼音:
    kǔ bù kān yán
    成语解释:
    堪:能。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极深。
    成语出处: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不可言。”
    3

    不胜其

    成语拼音:
    bù shèng qí kǔ
    成语解释:
    胜:禁得起。不能忍那种
    成语出处:
    唐 白行简《李娃传》:“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而毙。”
    4

    恻隐之心

    成语拼音:
    cè yǐn zhī xīn
    成语解释: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难者的心情。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5

    十八层地狱

    成语拼音:
    shí bā céng dì yù
    成语解释:
    层:重。地狱:佛教、基督教等指死后灵魂的地方。迷信认为人在生时为非作恶,死后进入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比喻悲惨的报应。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分明是十八层地狱的鬼,直升到三十三天去了。”
    6

    病国殃民

    成语拼音:
    bìng guó yāng mín
    成语解释:
    使国家害,人民遭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成语出处: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7

    大慈大悲

    成语拼音:
    dà cí dà bēi
    成语解释: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难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成语出处:
    《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8

    吊民伐罪

    成语拼音:
    diào mín fá zuì
    成语解释: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
    《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9

    劳民伤财

    成语拼音:
    láo mín shāng cái
    成语解释:
    劳民:使人民劳累;伤:耗费。既让人民劳累;又耗费了资财。指滥用人力物力;造成浪费。
    成语出处: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10

    蒲鞭示辱

    成语拼音:
    pú biān shì rǔ
    成语解释: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所谓宽仁。
    成语出处:
    《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11

    一十八层地狱

    成语拼音: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
    成语解释:
    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 关于受苦的成语 形容受苦的成语 描述受苦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