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受难的成语 (7个)

    1

    恻隐之心

    成语拼音:
    cè yǐn zhī xīn
    成语解释: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者的心情。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2

    大慈大悲

    成语拼音:
    dà cí dà bēi
    成语解释:
    慈:仁爱;悲:怜悯。佛家用语。爱一切众生的大慈;拯救一切的人为大悲。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肯于施舍救助。
    成语出处:
    《法华经 譬喻品》:“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3

    笔底超生

    成语拼音:
    bǐ dǐ chāo shēng
    成语解释:
    犹言笔下超生。超生:佛家语。为了免使他人,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成语出处:
    苏雪林《闲话战争 齿患》:“严冷无情的法官定了你的死罪之后,就从不会有笔底超生的事。”
    4

    笔下超生

    成语拼音:
    bǐ xià chāo shēng
    成语解释: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5

    蹙国丧师

    成语拼音:
    cù guó sàng shī
    成语解释:
    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国家,军队失利
    成语出处:
    《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6

    替死鬼

    成语拼音:
    tì sǐ guǐ
    成语解释:
    指代人或承担罪责的人
    成语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拉出李歪鼻就是要找个替死鬼。”
    7

    拯危扶溺

    成语拼音:
    zhěng wēi fú nì
    成语解释:
    溺:落水者;危:危乱,指动乱中的国家。拯救、帮助的百姓和动乱中的国家
    成语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3回:“岂有论道经邦之志,全无拯危扶溺之心。”
    * 关于受难的成语 形容受难的成语 描述受难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