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听到的成语 (74个)

    1

    耸人

    成语拼音:
    sǒng rén tīng wén
    成语解释:
    耸:引起注意;使人吃惊。指故意夸大事实或作过于激动的表情;使人或看了感震惊。
    成语出处: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2

    百闻不如一见

    成语拼音: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
    成语解释:
    闻:一百次;也不如亲眼见一次。指多不如亲眼看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逾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3

    是虚,眼见是实

    成语拼音: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
    成语解释:
    虚:虚假。的不足信,亲眼看的才真实可靠
    成语出处: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4

    是虚,眼见为实

    成语拼音: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成语解释:
    虚:虚假。的不足信,亲眼看的才真实可靠
    成语出处:
    《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5

    耳闻不如目见

    成语拼音: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解释:
    耳朵的不如眼睛看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成语出处: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6

    视而弗见,而弗闻

    成语拼音:
    shì ér fú jiàn,tīng ér fú wén
    成语解释: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了当作没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咸乎,视之而弗见,之而弗闻。”
    7

    而无闻,视而无见

    成语拼音:
    tīng ér wú wén,shì ér wú jiàn
    成语解释:
    视:看。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了当作没
    成语出处:
    《鹖冠子·度万八》:“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暗,有义而失谥。”
    8

    涂说

    成语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成语解释:
    从道路上,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成语出处:
    《论语·阳货》:“子曰:‘道而涂说,德之弃也。’”
    9

    僾见忾闻

    成语拼音:
    ài jiàn xì wén
    成语解释:
    僾:仿佛,隐约;忾:叹息。仿佛看身影,叹息。形容对去世亲人的思念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僾然必有见乎其位,出户而,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
    10

    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成语拼音: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
    成语解释:
    亲自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成语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11

    目击耳闻

    成语拼音:
    mù jī ěr wén
    成语解释:
    亲眼看,亲耳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12

    所见所闻

    成语拼音:
    suǒ jiàn suǒ wén
    成语解释:
    的和的。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13

    以耳代目

    成语拼音:
    yǐ ěr dài mù
    成语解释:
    的代替亲眼看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信别人说的。
    成语出处: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14

    目睹耳闻

    成语拼音:
    mù dǔ ěr wén
    成语解释:
    睹:看见;闻:见。亲耳,亲眼看见。
    成语出处:
    《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15

    而不闻

    成语拼音:
    tīng ér bú wén
    成语解释:
    闻:了跟没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
    成语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16

    见风就是雨

    成语拼音:
    tīng jiàn fēng jiù shì yǔ
    成语解释:
    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
    成语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17

    耳目一新

    成语拼音:
    ěr mù yī xīn
    成语解释:
    、看的跟以前不同;感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成语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18

    耳濡目击

    成语拼音:
    ěr rǔ mù jī
    成语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眼睛经常看,不知不觉地受影响
    成语出处:
    明 李东阳《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韬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19

    耳濡目及

    成语拼音:
    ěr rǔ mù jí
    成语解释:
    濡:沾湿。耳朵经常,眼睛经常看,不知不觉地受影响
    成语出处: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20

    耳濡目染

    成语拼音:
    ěr rú mù rǎn
    成语解释: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眼睛经常看;不知不觉地受影响。
    成语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 关于听到的成语 形容听到的成语 描述听到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