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臣的成语 (38个)

    21

    圣君贤相

    成语拼音:
    shèng jīng xián xiàng
    成语解释:
    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有君相契意。相,辅弼之,后专指宰相。
    成语出处:
    《荀子 富国》:“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之,岁虽凶败水旱,使百姓无冻馁之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
    22

    筑岩钓渭

    成语拼音:
    zhù yán diào wèi
    成语解释:
    筑岩:商朝傅说在傅岩从事版筑;钓渭:吕尚在渭水边垂钓。指贤士隐居待时
    成语出处: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第18卷:“史至比之为筑岩钓渭,亦过矣哉!”
    23

    盘水加剑

    成语拼音:
    pan shui jia jian
    成语解释:
    汉代自杀处死的一种表示。加剑:自杀。
    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故其在何之域者,闻谴何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请室而请罪耳,上不执缚系引而行也。”
    24

    杖节把钺

    成语拼音:
    zhàng jié bǎ yuè
    成语解释:
    杖节:古代出使或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权力的象征;钺: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权力,掌握很的兵权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以太保甄邯为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25

    垂绅正笏

    成语拼音:
    chuí shēn zhèng hù
    成语解释:
    绅:古代士夫的衣带;笏:朝笏。垂下衣带的末端,恭敬地拿着朝笏。形容庄重严肃的样子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事,决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26

    七相五公

    成语拼音:
    qī xiāng wǔ gōng
    成语解释: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夫、将军,通称为公。”所举皆汉代公卿,后泛指众多的文武
    成语出处:
    语出《文选·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吕向注:“七相:谓车千秋、黄霸、王商、王嘉、韦贤、平当、魏相。五公:张汤、萧望之、冯奉世、史丹、张安世。公侯、御史夫、将军,通称为公。”
    27

    秉笏披袍

    成语拼音:
    bǐng hù pī páo
    成语解释:
    秉:执持;笏:古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比喻做官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28

    伴食中书

    成语拼音:
    bàn shí zhōng shū
    成语解释:
    指执政庸懦而不堪任事。
    成语出处:
    《宋史 胡铨传》:“孙近傅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
    29

    包胥之哭

    成语拼音:
    bāo xū zhī kū
    成语解释:
    包胥:春秋时楚国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30

    持禄固宠

    成语拼音:
    chí lù gù chǒng
    成语解释:
    禄:薪俸;宠:宠爱。保住俸禄职位巩固宠信。指不行正道
    成语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本朝杂记》:“世称太学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无持禄固宠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议。”
    31

    夔龙礼乐

    成语拼音:
    kuí lóng lǐ yuè
    成语解释:
    夔龙:虞舜的两个,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32

    列土封疆

    成语拼音:
    liè tǔ fēng jiāng
    成语解释:
    列:同“裂”;封疆:划定疆界。帝王将土地分封给
    成语出处:
    《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王子,列土封疆非为诸候,皆以为民也。”
    33

    三台五马

    成语拼音:
    sān tái wǔ mǎ
    成语解释:
    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
    成语出处: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34

    台阁生风

    成语拼音:
    tái gé shēng fēng
    成语解释:
    台阁:东汉尚书的办公室。泛指官府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比喻官风清廉。
    成语出处:
    《晋书 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35

    燮理阴阳

    成语拼音:
    xiè lǐ yīn yáng
    成语解释:
    燮:调和;理:治理。指辅佐天子治理国事。
    成语出处:
    《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36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成语拼音: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
    成语解释:
    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
    成语出处:
    《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37

    拄笏看山

    成语拼音:
    zhǔ hù kàn shān
    成语解释:
    拄:支撑;笏:古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38

    朱衣象笏

    成语拼音:
    zhū yī xiàng hù
    成语解释:
    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成语出处:
    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 关于大臣的成语 形容大臣的成语 描述大臣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