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官吏的成语 (90个)

    61

    考绩黜陟

    成语拼音:
    kǎo jì chù zhì
    成语解释:
    黜陟:指的进退升降。考核的政绩好坏来决定升降
    成语出处: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上》:“于是建诸侯之贤者以为牧,故以考绩黜陟,不统其政,不御其民。”
    62

    考绩幽明

    成语拼音:
    kǎo jì yōu míng
    成语解释:
    考绩:考核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政绩得失。
    成语出处:
    唐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63

    鸣锣喝道

    成语拼音:
    míng luó hè dào
    成语解释:
    封建时代出门时,前面开路的人敲锣喝令行人让路。比喻为某种事物的出现,制造声势,开辟道路。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落后便是那河台鸣锣喝道前呼后拥的过去。”
    64

    猫鼠同眠

    成语拼音:
    māo shǔ tóng mián
    成语解释:
    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
    《新唐书 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65

    蒲鞭之政

    成语拼音:
    pú biān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
    蒲:香蒲。以香蒲作鞭子,柔软不能伤人。比喻施行宽厚仁慈之治
    成语出处:
    南朝·梁·江淹《为始安王拜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66

    乞骸骨

    成语拼音:
    qǐ hái gǔ
    成语解释:
    乞:求,讨。古代因年老请求退职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
    67

    请骸骨

    成语拼音:
    qǐng hái gǔ
    成语解释:
    请:求。古代因年老请求退职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68

    迁客骚人

    成语拼音:
    qiān kè sāo rén
    成语解释:
    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骚人:诗人。贬黜流放的,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成语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69

    秦庭朗镜

    成语拼音:
    qín tíng lǎng jìng
    成语解释:
    秦庭:秦王朝;朗:明亮。秦始皇的能照人五脏六腑的镜子。比喻明于审案的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负屈寒儒,得遇秦庭朗镜;行凶诡计,难逃萧相明条。”
    70

    仁民爱物

    成语拼音:
    rén mín ài wù
    成语解释: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仁爱贤能。
    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71

    随车致雨

    成语拼音:
    suí chē zhì yǔ
    成语解释:
    谓时雨跟着车子而降。比喻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
    成语出处:
    《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72

    食毛践土

    成语拼音:
    shí máo jiàn tǔ
    成语解释: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贱: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73

    视民如子

    成语拼音:
    shì mín rú zǐ
    成语解释:
    形容帝王、爱护百姓。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74

    素丝羔羊

    成语拼音:
    sù sī gāo yáng
    成语解释:
    指正直廉洁的
    成语出处:
    《诗经 召南 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陀。”
    75

    贪赃枉法

    成语拼音:
    tān zāng wǎng fǎ
    成语解释:
    贪赃:接受贿赂;枉法:歪曲和违背法律。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76

    微服私行

    成语拼音:
    wēi fú sī xíng
    成语解释:
    微服:平民服装。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了。”
    77

    枉法徇私

    成语拼音:
    wǎng fǎ xùn sī
    成语解释:
    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闻知你公正廉能,不肯枉法徇私。”
    78

    无功受禄

    成语拼音:
    wú gōng shòu lù
    成语解释:
    禄:俸禄;古代的薪俸。没有功劳或不做事情却享受俸禄。现多指没有什么才却白受报酬或奖励。
    成语出处:
    《诗经 魏风 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79

    下车之始

    成语拼音:
    xià chē zhī shǐ
    成语解释:
    刚到任所。同“下车伊始”。
    成语出处: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80

    贤良方正

    成语拼音: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成语解释: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成语出处: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 关于官吏的成语 形容官吏的成语 描述官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