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对象的成语 (20个)

    1

    牛弹琴

    成语拼音:
    duì niú tán qín
    成语解释:
    ①比喻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主要讥讽说话的人);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方愚蠢之意。
    成语出处: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2

    个人崇拜

    成语拼音:
    gè rén chóng bài
    成语解释:
    以个人作为别人崇拜的
    成语出处: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不断滋长。”
    3

    出气筒

    成语拼音:
    chū qì tǒng
    成语解释:
    指没有恰当的由头而被人当作发泄怨恨的
    成语出处: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他不愿向她发火,不愿拿她当出气筒子。”
    4

    风花雪月

    成语拼音:
    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语解释:
    泛指四时景色。原指封建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四种。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诗文。也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恋爱的风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语出处:
    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5

    呼之或出

    成语拼音:
    hū zhī huò chū
    成语解释: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形容所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也指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
    成语出处:
    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6

    恨之切骨

    成语拼音:
    hèn zhī qiē gǔ
    成语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形容痛恨到极点
    成语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7

    恨之入骨

    成语拼音:
    hèn zhī rù gǔ
    成语解释:
    之:代词;指所恨。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成语出处:
    晋 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8

    呼之欲出

    成语拼音:
    hū zhī yù chū
    成语解释:
    呼:招呼;之:代词;指代呼唤的;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声;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
    成语出处:
    宋 苏轼《郭忠恕画赞序》:“空蒙寂历,烟雨灭没,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9

    敬而远之

    成语拼音:
    jìng ér yuǎn zhī
    成语解释:
    敬:尊重;远:不接近;之:指。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10

    集矢之的

    成语拼音:
    jí shǐ zhī de
    成语解释: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11

    鹿死谁手

    成语拼音:
    lù sǐ shuí shǒu
    成语解释:
    鹿:猎取的。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
    成语出处:
    《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12

    骂天咒地

    成语拼音:
    mà tiān zhòu dì
    成语解释:
    不指明地诅咒漫骂
    成语出处:
    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
    13

    破玩意儿

    成语拼音:
    pò wán yì ér
    成语解释:
    低劣的技艺;低劣的
    成语出处:
    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他妈的,什么破玩意儿!是人喝的吗?”
    14

    瓮中捉鳖

    成语拼音:
    wèng zhōng zhuō biē
    成语解释: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成语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四折:“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叫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15

    语不择人

    成语拼音:
    yǔ bù zé rén
    成语解释:
    说话不看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大约二位语不择人,失于检点,以至如此。”
    16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成语拼音: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
    成语解释:
    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人帮助要看时机与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17

    咏月嘲花

    成语拼音:
    yǒng yuè cháo huā
    成语解释:
    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故称。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一年年觉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咏月嘲花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18

    张冠李戴

    成语拼音:
    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语解释:
    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错了事实或
    成语出处: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19

    妆嫫费黛

    成语拼音:
    zhuāng mó fèi dài
    成语解释:
    比喻帮助人不看,白费力气。
    成语出处:
    唐·白居易《五古·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妆嫫徒费黛,磨甋讵成璋?”
    20

    中原逐鹿

    成语拼音:
    zhōng yuán zhú lù
    成语解释:
    中原:古代指我国中部;跟边疆相而言;逐:追逐;鹿:比喻政权或争逐的。旧时比喻群雄在中原争夺天下;也作“逐鹿中原”。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关于对象的成语 形容对象的成语 描述对象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