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少数民族的成语 (8个)

    1

    化外之

    成语拼音:
    huà wài zhī mín
    成语解释:
    化:开化;众。文明地区以外的众,即没有开化的众。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指中国教化达不到、法律管不着的
    成语出处:
    《唐律疏义·名例》:“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2

    以夷攻夷

    成语拼音:
    yǐ yí gōng yí
    成语解释:
    ①使夷人自相攻伐。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实行的一种分化政策。②晚清时,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成语出处:
    《汉书·晁错传》:“以蛮夷攻蛮夷,中国之形也。”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明史·李材传》:“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材以夷攻夷,功不可泯。’”
    3

    尊王攘夷

    成语拼音:
    zūn wáng rǎng yí
    成语解释:
    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侵扰
    成语出处: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4

    披发左衽

    成语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成语解释:
    左衽:衣襟向左掩。头发披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的装束;也指沦为异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5

    胡服骑射

    成语拼音:
    hú fú qí shè
    成语解释: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成语出处:
    《战国策·赵策二》:“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6

    龙荒蛮甸

    成语拼音:
    lóng huāng mán diàn
    成语解释: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国家。
    成语出处: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7

    龙荒朔漠

    成语拼音:
    lóng huāng shuò mò
    成语解释: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国家。
    成语出处: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8

    被发左衽

    成语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成语解释:
    被发:散发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的装束。也指沦为夷狄。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 关于少数民族的成语 形容少数民族的成语 描述少数民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