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常故的成语 (12个)

    1

    成语拼音:
    ān cháng xí gù
    成语解释:
    安:安于,习惯于;规;习:习惯;旧。习惯于成规
    成语出处:
    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2

    成语拼音:
    dǎo cháng xí gù
    成语解释:
    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成语出处:
    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而习,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3

    成语拼音:
    dǎo gù xí cháng
    成语解释:
    见“蹈”。
    成语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依违容忍?”
    4

    成语拼音:
    ān cháng shǒu gù
    成语解释:
    习惯于日的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
    成语出处:
    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院非安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5

    成语拼音:
    dǎo cháng xí gù
    成语解释:
    蹈:踏;遵循;袭:固袭;继承;:惯的;旧的。遵循规旧法。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不会创新。
    成语出处:
    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而习,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6

    成语拼音:
    xún cháng xí gù
    成语解释:
    :遵循规。习:学习陈旧的作风。遵守旧规,沿袭先例。形容因袭保守,不愿变通。亦作“循”、“履”、“遵”。
    成语出处:
    汉·仲长统《昌言·法诫》:“又中世之选三公也,务于清悫谨慎,循者。”
    7

    成语拼音:
    biàn gǔ yì cháng
    成语解释: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准则
    成语出处:
    《逸周书 史记》:“好变者亡,昔阳氏之君,自伐而好变,事无业,官无定位,民运于下,阳氏以亡。”
    8

    成语拼音:
    xí gù shǒu cháng
    成语解释:
    袭:固袭,继承;:成例;规。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成语出处:
    9

    习为

    成语拼音:
    xí wéi gù cháng
    成语解释:
    例。经如此,养成习惯,就被当作规了
    成语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勋戚·沈禄》:“盖承成化以来,滥授冗员,俱以中旨批出,遂习为,不以为怪也。”
    10

    不主

    成语拼音:
    bù zhǔ gù cháng
    成语解释:
    :旧的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成语出处: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
    * 关于常故的成语 形容常故的成语 描述常故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