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形容的成语 (8284个)

    941

    不敢旁骛

    成语拼音:
    bù gǎn páng wù
    成语解释:
    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成语出处: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法,攻巴尔干,都是注全力于一处,不敢旁骛。”
    942

    百怪千奇

    成语拼音:
    bǎi guài qiān qí
    成语解释:
    花样繁多。
    成语出处:
    清 李渔《闲情偶寄 饮馔 蔬食》:“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鲜以至于腌糟酱腊,无一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
    943

    兵戈抢攘

    成语拼音:
    bīng gē qiǎng rǎng
    成语解释: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成语出处: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944

    兵戈扰攘

    成语拼音:
    bīng gē rǎo rǎng
    成语解释: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945

    敝鼓丧豚

    成语拼音:
    bì gǔ sàng tún
    成语解释: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费而无益。
    成语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946

    邦国殄瘁

    成语拼音:
    bāng guó tiǎn cuì
    成语解释:
    邦国:国家;殄:尽,绝;瘁:病。国家病困,陷于绝境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瞻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947

    博古通今

    成语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成语解释:
    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
    《晋书 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948

    不攻自拔

    成语拼音:
    bù gōng zì bá
    成语解释:
    拔:攻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
    成语出处:
    《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949

    博古知今

    成语拼音:
    bó gǔ zhī jīn
    成语解释:
    博:广博。通晓古今的事情。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
    三国·魏·王肃《孙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950

    病骨支离

    成语拼音:
    bìng gǔ zhī lí
    成语解释:
    支离:残缺不全,引伸为憔悴、衰残瘦弱的样子。病中体瘦骨露,衰弱无力。
    成语出处:
    宋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
    951

    不荤不素

    成语拼音:
    bù hūn bù sù
    成语解释:
    荤:指鱼肉类食品。不上不下,不成样子
    成语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6回:“教他奴才好藉口,你放在家里,不荤不素,当做甚么人儿看成?”
    952

    变化多端

    成语拼音:
    biàn huà duō duān
    成语解释:
    端:头绪;方面。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953

    不寒而栗

    成语拼音:
    bù hán ér lì
    成语解释: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恐惧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954

    闭户关门

    成语拼音:
    bì hù guān mén
    成语解释:
    户:出入的门户。门户都关闭起来。冷清寥落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石秀心疑。来到市心里,只见人家闭户关门。”
    955

    八花九裂

    成语拼音:
    bā huā jiǔ liè
    成语解释:
    裂:分裂。漏洞百出,缝隙很多
    成语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慧颙禅师曰:‘如何是无缝塔?’师曰:‘八花九裂。’”
    956

    兵荒马乱

    成语拼音: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成语出处: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957

    兵慌马乱

    成语拼音:
    bīng huāng mǎ luàn
    成语解释:
    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成语出处: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958

    碧海青天

    成语拼音:
    bì hǎi qīng tiān
    成语解释:
    原是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
    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959

    变化如神

    成语拼音:
    biàn huà rú shén
    成语解释:
    神:神奇。变化迅速而神奇
    成语出处:
    宋 陈亮《酌古论二 邓禹》:“出奇制胜,变化如神。兵锋所加,敌人授首。”
    960

    傍花随柳

    成语拼音:
    bàng huā suí liǔ
    成语解释:
    春游的快乐。
    成语出处:
    宋 程颢《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关于形容的成语 形容形容的成语 描述形容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