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思想的成语 (208个)

    141

    人心向背

    成语拼音:
    rén xīn xiàng bèi
    成语解释:
    人心:众人的感情、愿望。向:归向;拥护。人们的有的归向;有的背离。指人们是拥护还是反对。
    成语出处: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师老财殚,币轻物贵,常产既竭,本根易摇,此人心向背之几也。”
    142

    如饮醍醐

    成语拼音:
    rú yǐn tí hú
    成语解释:
    比喻使人上一下就通了。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少卿妙论,令我闻之如饮醍醐。”
    143

    入主出奴

    成语拼音:
    rù zhǔ chū nú
    成语解释:
    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上的宗派主义。
    成语出处:
    唐 韩愈《原道》:“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144

    四大皆空

    成语拼音:
    sì dà jiē kōng
    成语解释:
    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
    成语出处: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145

    世道人情

    成语拼音:
    shì dào rén qíng
    成语解释: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146

    世道人心

    成语拼音:
    shì dào rén xīn
    成语解释: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
    成语出处: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147

    胜读十年书

    成语拼音:
    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成语解释: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上收益极大。
    成语出处:
    《二程全书 遗书二十二上 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148

    输攻墨守

    成语拼音:
    shū gōng mò shǒu
    成语解释:
    输:公输般,即战国时期有名木匠“鲁般”;墨:墨子,战国时期家。比喻攻守双方力量相仿,各显神通
    成语出处:
    战国·宋·墨翟《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御有余。”
    149

    市民文学

    成语拼音:
    shì mín wén xué
    成语解释: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成语出处:
    150

    死脑筋

    成语拼音:
    sǐ nǎo jīn
    成语解释:
    僵化固执的人
    成语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小爷叔,你真是死脑筋,旁人的话,哪里听得那么多。”
    151

    声气相投

    成语拼音:
    shēng qì xiāng tóu
    成语解释:
    指朋友间一致,性情投合。
    成语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自然是声气相投,定行见用于世,各着功名,可胜欣赏。”
    152

    深入人心

    成语拼音:
    shēn rù rén xīn
    成语解释:
    深深地进入人们的心里。指、理论、措施等深为人们理解和接受。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0回:“且君新得诸侯,非有存亡兴灭之德,深入人心,恐诸侯之兵,不为我用!”
    153

    傻头傻脑

    成语拼音:
    shǎ tóu shǎ nǎo
    成语解释:
    形容糊涂,愚笨痴呆。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九回:“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这么说起来,比头里竟明白多了。'
    154

    随心所欲

    成语拼音:
    suí xīn suǒ yù
    成语解释:
    随着自己的意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随:听任;欲:要。
    成语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个不能安分守理的人,一味的随心所欲。”
    155

    诗以言志

    成语拼音:
    shī yǐ yán zhì
    成语解释:
    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和志趣。亦作“诗言志”、“诗以道志”。
    成语出处:
    《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156

    少壮派

    成语拼音:
    shào zhuàng pài
    成语解释:
    年轻力壮、精力充沛的一群人。指邀进,敢做敢的年轻人
    成语出处:
    钱钟书《围城》:“学校里已经什么‘粤派’、‘少壮派’、‘留日派’闹得乌烟瘴气了。”
    157

    脱骨换胎

    成语拼音:
    tuō gǔ huàn tāi
    成语解释:
    道教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盛蕴真:你却是脱骨换胎。”
    158

    同流合污

    成语拼音:
    tóng liú hé wū
    成语解释:
    、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成语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159

    陶镕鼓铸

    成语拼音:
    táo róng gǔ zhù
    成语解释:
    陶镕:烧制陶器;鼓铸: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60回:“军机处各大臣,虽经洋翰林、洋进士一番陶镕鼓铸,也只晓得‘立宪,立宪’!”
    160

    脱胎换骨

    成语拼音:
    tuō tāi huàn gǔ
    成语解释: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脱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得到彻底改造。
    成语出处:
    宋 葛长庚《沁园春 赠胡葆元》:“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
    * 关于思想的成语 形容思想的成语 描述思想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