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所谓的成语 (22个)

    1

    以不济可

    成语拼音:
    yǐ bù jì kě
    成语解释: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2

    瓦查尿溺

    成语拼音:
    wǎ chá niào nì
    成语解释:
    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道,恶在乎?’庄子曰:‘无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
    成语出处:
    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道,恶在乎?’庄子曰:‘无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
    3

    莫知

    成语拼音:
    mò zhī suǒ wèi
    成语解释:
    莫: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成语出处:
    《宣室记》:“士真愈不悦,瞪顾攘腕,无向时之欢矣。太守惧,莫知。”
    4

    竹林之游

    成语拼音:
    zhú lín zhī yóu
    成语解释:
    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
    成语出处:
    《晋书·嵇康传》:“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竹林七贤’也。”
    5

    三谏之义

    成语拼音:
    sān jiàn zhī yì
    成语解释: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成语出处: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也。”
    6

    成语拼音:
    xīn suǒ wèi wēi
    成语解释:
    危:危险。心里觉得有危险。指个人对情况和问题的主观认识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其敢子面如吾面乎?抑危,亦以告也。”
    7

    犬牙盘石

    成语拼音:
    quǎn yá pán shí
    成语解释:
    《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后因称封建王朝分封宗室子弟以巩固统治为“犬牙盘石”。
    成语出处:
    《史记·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
    8

    云梦闲情

    成语拼音:
    yún mèng xián qíng
    成语解释: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朝云者也。’王曰:‘何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王曰:‘何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
    9

    配享从汜

    成语拼音:
    pèi xiǎng cóng sì
    成语解释:
    旧时以孔子门徒及某些“名儒”附属于孔子者一并受祭,称配享从汜。
    成语出处:
    《宋史·礼志八》:“国子司业蒋静言:‘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配享从汜之人当从封之爵服。’”
    10

    泰然处之

    成语拼音:
    tài rán chǔ zhī
    成语解释: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的态度。
    成语出处: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11

    魂飞魄散

    成语拼音:
    hún fēi pò sàn
    成语解释:
    魂:灵魂;魄:是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指魂飞了;魄也散了。形容极度惊恐。
    成语出处: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12

    蒲鞭示辱

    成语拼音:
    pú biān shì rǔ
    成语解释:
    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旧时用于宣扬官吏的宽仁。
    成语出处:
    《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13

    造化弄人

    成语拼音:
    zào huà nòng rén
    成语解释:
    造化:迷信者的运气,福分。指命运作弄人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7回:“我们在坐四十五人,似乎并无一人落第,那知今日竟有八人之多,可见天道不测,造化弄人,你又从何捉摸。”
    14

    安忍无亲

    成语拼音:
    ān rěn wú qīn
    成语解释:
    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亲人。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15

    风流罪过

    成语拼音:
    fēng liú zuì guò
    成语解释:
    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
    成语出处:
    《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16

    毫不在乎

    成语拼音:
    háo bù zài hū
    成语解释:
    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形容丝毫不在意、无的样子
    成语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17

    镜花水月

    成语拼音:
    jìng huā shuǐ yuè
    成语解释:
    镜子里的花;水中的月亮。比喻虚幻的景象。也用于比喻诗中不能从字面来理解的空灵的意境。
    成语出处:
    唐 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18

    满不在乎

    成语拼音:
    mǎn bù zài hū
    成语解释: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的样子。
    成语出处: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19

    士农工商

    成语拼音: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成语解释:
    古代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成语出处:
    《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20

    犀顶龟文

    成语拼音:
    xī dǐng guī wén
    成语解释:
    头顶骨隆起如犀角,脚掌上有龟背纹。旧时贵人之相。
    成语出处:
    语出《后汉书 李固传》:“固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 关于所谓的成语 形容所谓的成语 描述所谓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