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披发的成语 (9个)

    1

    左衽

    成语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成语解释:
    左衽:衣襟向左掩。头散;前襟左开。指古代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也指沦为异族。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左衽矣。”
    2

    文身

    成语拼音:
    pī fà wén shēn
    成语解释:
    古代吴越一带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风俗。头散,身刺花纹。
    成语出处:
    《礼记 王制》:“东方曰夷,被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3

    入山

    成语拼音:
    pī fā rù shān
    成语解释:
    谓离开俗世而隐居。
    成语出处:
    明·王世贞《纲鉴会纂·后汉纪》:“汝欲取蜀,吾当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4

    缨冠

    成语拼音:
    pī fā yīng guàn
    成语解释:
    谓不及束冠戴,只系缨于颈。比喻急于救援。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缨冠而救之可也。”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缨冠而救之可也。”
    5

    缁削

    成语拼音:
    pī zī xuē fà
    成语解释:
    缁:黑色僧衣。剃去头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缁削,就此出家。”
    6

    成语拼音:
    xuē fā pī zī
    成语解释:
    剃去头,身着黑衣。表示出家。
    成语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党阇黎一念错投胎》:“戴了儒衣儒冠,便是孔子;削缁,便是释牟尼佛。”
    7

    头散

    成语拼音:
    pī tóu sàn fà
    成语解释:
    :散开;一头长凌乱地着。形容慌乱、狼狈或懒散。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头散告道:‘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不令出官。’”
    8

    成语拼音:
    jiǎn fà pī hè
    成语解释:
    :剪掉头,指削为僧;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比喻剪为僧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谢小娥传》:“里中豪族争求聘,娥誓心不嫁。遂剪被褐,访道于牛头山。”
    9

    成语拼音:
    jiǎn fā pī zī
    成语解释:
    亦作“剪被褐”。削,身着僧尼服装。谓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妾便舍弃人事,剪缁,夙昔之愿。”
    * 关于披发的成语 形容披发的成语 描述披发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