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捉住的成语 (10个)

    1

    鼠拿猫

    成语拼音:
    zhuō shǔ ná māo
    成语解释:
    拿:抓老鼠和猫。比喻能制服敌手。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论我腹中的兵书,委的有神鬼不测之机,有鼠拿猫之法。”
    2

    系风捕影

    成语拼音:
    xì fēng bǔ yǐng
    成语解释:
    风,影子。比喻无法办到的事。也比喻说话做事以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作根据。
    成语出处:
    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三》:“听其辞,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若系风捕影,终不可得。”
    3

    降妖

    成语拼音:
    jiàng yāo zhuō guài
    成语解释:
    迷信指降伏妖精,鬼怪。比喻制服凶恶的人。
    成语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马神仙骑龙升天》:“闻说叶天师惯会降妖怪,明日便张天师吃鬼迷也。”
    4

    鬼卖钱

    成语拼音:
    zhuō guǐ mài qián
    成语解释:
    将鬼卖钱。指不怕鬼
    成语出处:
    晋·张华《列异传》:宋定伯鬼卖钱
    5

    欲擒故纵

    成语拼音:
    yù qín gù zòng
    成语解释:
    欲:想要;擒:捕;故:故意;特地;纵:放开。想要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别人;先故意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或充分暴露;然后再下手。
    成语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6

    蚌鹬争衡

    成语拼音:
    bàng yù zhēng héng
    成语解释: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成语出处:
    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7

    鹬蚌相持

    成语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
    成语解释: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成语出处: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8

    七擒七纵

    成语拼音:
    qī qín qī zòng
    成语解释: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9

    束手就擒

    成语拼音:
    shù shǒu jiù qín
    成语解释:
    束:捆;绑;就:接受。捆起手来让人。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
    成语出处:
    《宋史 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
    10

    延颈就缚

    成语拼音:
    yán jǐng jiù fù
    成语解释:
    延:伸;就:接受;缚:捆绑。伸出脖子来让人。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5回:“今者朝廷遣将军前来收捕,本合延颈就缚。但恐不能存命,因此负罪交锋,误犯虎威,敢乞恕罪。”
    * 关于捉住的成语 形容捉住的成语 描述捉住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