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改正的成语 (45个)

    21

    矫邪归

    成语拼音:
    jiǎo xié guī zhèng
    成语解释:
    矫邪:纠邪恶、邪念;归:归于路。错误,走上道。
    成语出处:
    《晋书 吕光等载记论》:“向使矫邪归,革伪为忠,……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22

    革心易行

    成语拼音:
    gé xīn yì xíng
    成语解释:
    错误思想,变错误行为。
    成语出处:
    汉·贾谊《新书·先醒》:“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田丰)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23

    屡教不

    成语拼音:
    lǚ jiào bù gǎi
    成语解释:
    屡:多次;一次又一次;教:教育。经过多次教育;仍然不。也作“累教不”。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
    24

    有则之,无则加勉

    成语拼音: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成语解释: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成语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25

    自新

    成语拼音:
    zì xīn gǎi guò
    成语解释:
    自新:自己重新做人。错误,重新做起
    成语出处:
    26

    悔过自新

    成语拼音:
    huǐ guò zì xīn
    成语解释:
    悔:悔恨;过:过失;错误;自新:使自己成为新人。指错误;重新做人。
    成语出处:
    《新唐书 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27

    归邪返

    成语拼音:
    guī xié fǎn zhèng
    成语解释:
    返:回归。指错误,返回确道路
    成语出处:
    唐·韦表微《麟台碑铭》:“周虽不纲,孔实嗣圣,《诗》《书》载删,《礼》《乐》大定,惩恶劝善,归邪返。”
    28

    一字之师

    成语拼音:
    yī zì zhī shī
    成语解释:
    一个字的老师。指别人诗文中的一个字或纠一个误读、误写的字。
    成语出处:
    明 张岱《与周伯戬之书》:“张乖崖以萧楚才为一字之师。”
    29

    不治之症

    成语拼音:
    bù zhì zhī zhèng
    成语解释: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的弊端、错误
    成语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30

    从谏如流

    成语拼音:
    cóng jiàn rú liú
    成语解释:
    谏:直言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之错误。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水从高处往下流一样顺畅自然。旧指帝王乐意听取下属的批评意见。
    成语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趣时如响起。”
    31

    尽忠拂过

    成语拼音:
    jìn zhōng bì guò
    成语解释:
    拂:通“弼”,纠,辅佐。竭尽忠心帮助上级错误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32

    苦口之药

    成语拼音:
    kǔ kǒu zhī yào
    成语解释:
    苦口:口味苦。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比喻尖锐的批评,听起来觉得不舒服,但对错误很有好处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夫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
    33

    迷而知反

    成语拼音:
    mí ér zhī fǎn
    成语解释: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34

    迷而知返

    成语拼音:
    mí ér zhī fǎn
    成语解释: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
    成语出处:
    《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35

    迷途知反

    成语拼音:
    mí tú zhī fǎn
    成语解释:
    迷途:迷路;反:反回。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能
    成语出处:
    《南史 陈伯之传》:“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36

    绳愆纠缪

    成语拼音:
    sheng qian jiu miu
    成语解释:
    过失,纠错误。绳:纠。愆:过失。谬:错误。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绳愆纠缪,列群肃澄之风。”
    37

    他山之攻

    成语拼音:
    tā shān zhī gōng
    成语解释: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缺点的外力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38

    他山之石

    成语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
    成语解释: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缺点、错误的外力。
    成语出处:
    《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39

    自新之路

    成语拼音:
    zì xīn zhī lù
    成语解释:
    罪犯自己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
    成语出处:
    《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40

    犯颜极谏

    成语拼音:
    fàn yán jí jiàn
    成语解释: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威严;极谏:以直言规劝(常用下对上)。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其错误。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 关于改正的成语 形容改正的成语 描述改正的成语。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