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政事的成语 (30个)

    1

    垂帘听

    成语拼音: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成语解释:
    垂帘: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殿上用帘子遮隔;听:治理。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
    成语出处:
    宋 王偁《东都略》:“英宗暴得疾,慈圣后垂帘听。”
    2

    尸禄害

    成语拼音:
    shī lù hài zhèng
    成语解释:
    尸禄:受禄而不尽职。受禄而无作为,有害
    成语出处:
    《晋书·刘颂传》:“贤能常居位,以善訚劣,不得以尸禄害。”
    3

    通人和

    成语拼音:
    zhèng tōng rén hé
    成语解释:
    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成语出处: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通人和,百废俱兴。”
    4

    发擿奸伏

    成语拼音:
    fā tì jiān fú
    成语解释: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形容治理精明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法雄传》:“善,好发擿奸伏,盗贼稀发,吏人畏爱之。”
    5

    旰食宵衣

    成语拼音:
    gàn shí xiāo yī
    成语解释: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
    成语出处:
    南朝 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旰食宵衣。”
    6

    小朝廷

    成语拼音:
    xiǎo cháo tíng
    成语解释:
    朝廷:君主接受朝见和处理的地方,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或君主的代称。指处于偏安局面、狭小范围的中央
    成语出处:
    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
    7

    一国三公

    成语拼音:
    yī guó sān gōng
    成语解释: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的人。比喻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8

    都俞吁咈

    成语拼音:
    dōu yú yù zhé
    成语解释:
    “吁”念xu1。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之和洽。清·昭梿《啸亭杂
    成语出处: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9

    发隐摘伏

    成语拼音:
    fā yǐn zhāi fú
    成语解释: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形容治理精明
    成语出处:
    宋·秦观《越州请立程给祠堂状》:“发隐摘伏,敏捷如神。”
    10

    一日万几

    成语拼音:
    yī rì wàn jǐ
    成语解释:
    亦作“一日万机”。形容帝王每天处理极为繁忙。语本《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之微。”
    成语出处:
    《尚书·皋陶漠》:“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孔传:“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之微。”
    11

    发奸露覆

    成语拼音:
    fā jiān lù fù
    成语解释:
    揭发隐秘的坏人坏。形容治理精明
    成语出处:
    康有为《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
    12

    发奸摘覆

    成语拼音:
    fā jiān zhāi fù
    成语解释: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形容治理精明
    成语出处: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彼铺张于条教号令之末,矜诩于发奸摘覆之神,曷足语知道?”
    13

    发奸摘隐

    成语拼音:
    fā jiān zhāi yǐn
    成语解释: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形容治理精明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再说陆公在任,公文不要,爱民如子,况又发奸摘隐,剔清利弊。”
    14

    发摘奸隐

    成语拼音:
    fā zhāi jiān yǐn
    成语解释:
    发:揭发。揭发隐秘的坏人坏。形容治理精明
    成语出处:
    《北史·循吏传·梁彦光》:“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15

    悬石程书

    成语拼音:
    xuán dàn chéng shū
    成语解释:
    形容勤于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16

    宵旰忧劳

    成语拼音:
    xiāo gàn yōu láo
    成语解释:
    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
    成语出处:
    《明史 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终不可为也。”
    17

    词清讼简

    成语拼音:
    cí qīng sòng jiǎn
    成语解释:
    词讼清简。谓狱讼稀少,清闲。
    成语出处:
    明·范受益《寻亲记·发配》:“词清讼简,陶情诗与酒。帘垂清昼,唐民得自由。”
    18

    得胜回朝

    成语拼音:
    dé shèng huí cháo
    成语解释:
    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来。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小尉迟》:“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19

    风行雷厉

    成语拼音:
    fēng xíng léi lì
    成语解释: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成语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20

    旰食之劳

    成语拼音:
    gàn shí zhī láo
    成语解释:
    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
    成语出处:
    《晋书 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 关于政事的成语 形容政事的成语 描述政事的成语。

热门推荐